強迫孩子分享就是耍流氓!「自私」過,才懂得分享,看完你就懂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做好爸媽,就上優教家!最近經常有家長向優教家的老師諮詢這樣的問題:

「寶寶從來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怎麼辦?」

「孩子不懂得分享很自私,怎麼教育啊?」

……

讓孩子學會分享、樂於分享,相信這是很多父母的期望。

孩子懂分享,旁人會誇讚,這孩子有教養,父母教得好。

說到分享這個話題,小優想到了一件事兒,過年期間我和老公去親戚家串門,親戚家有對3歲的雙胞胎男寶(大寫的羨慕吶~),我們和親戚一起聊天,兩個寶寶在一邊玩,但沒一會兩個寶寶就哭起來,哭得那叫一個撕心裂肺!原來是哥哥不願意把自己的小汽車給弟弟玩,死死地摟在懷裡不撒手,寶寶的媽媽趕緊去安撫,對哥哥說:「你給弟弟玩一會,要知道分享才是好寶寶呀!」估計是因為有我們兩個外人在,倆娃又哭鬧得厲害,寶寶的爸爸有些尷尬,沒耐心地對哥哥說:「哥哥就應該讓著弟弟!別哭了!」邊說邊從哥哥的懷裡搶下了小汽車,給了弟弟。

弟弟得到了心愛之物,立馬不哭了,哥哥滿臉委屈哭得更厲害了,寶寶的媽媽又馬上去安慰他,給他講道理。

要不是親身經歷,我都會覺得這是個冷笑話,雙胞胎兄弟,哥哥比弟弟大十幾二十分鐘而已,就因為是「哥哥」,就要把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給弟弟。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家長,他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孩子去分享,甚至強迫孩子分享,他們這樣教育孩子:

「你是小男子漢了,要讓著妹妹!這個玩具先讓妹妹玩!」

「這個小朋友是來咱們家做客的,你是小主人,不就是一個玩具嘛!給人家玩!」

「你這個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自私,長大了怎還得了?」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總是會被貼上這樣的標籤:

自 私、小 氣、摳 門、沒 教 養 、沒 哥 哥 樣 、吃 獨 食、不 懂 事

孩子不懂得分享就是自私?當然不是!作為家長,你要了解每個年齡段孩子的「物權意識」各有不同:

【0-1歲】

誰都可以玩我的東西!

孩子在這個懵懂的年齡段,父母要多做表達愛和慷慨的表率,讓他們慢慢感受到信任。

【1-2歲】

只要是我喜歡的,那就是我的!

此時,孩子表現出對獨立的渴望,他們堅持自己做決定以及說「不」的權利。

父母切不可強迫他們分享,這反而造成他們的獨占欲比原來更強。

【2-3歲】

我的東西,別人都不能碰!!!

這是個容易走極端的年齡,孩子逆反心理加強,也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對別人碰自己東西都視作一種侵犯。

此時的父母,在給孩子約法三章的同時,也要尊重和理解他們的各種選擇。

【3-4歲】

我的可以分享給你!

3歲以後,孩子社交的接觸面逐漸擴大,心理上也有交友的渴望。

此時,父母只要鼓勵孩子平時學說分享的用語,學做分享的動作,他們還是很願意去做的。

【4-5歲】

幼兒園的東西,都是我的!

此時的孩子已開始上幼兒園,進入集體生活,他們對幼兒園琳琅滿目的玩具有最初的強烈占有欲,認為這也像家裡一樣,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

而一旦他們知道什麼是集體生活後,便逐漸懂得應該分享和合作。

父母需要和老師做好家園配合工作,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好處。

【5-6歲】

我的東西願意分享給需要的人!

此時的孩子,社會性發展明顯,分享的對象也開始擴大到更大的範圍——從周圍的同伴發展到社區、陌生人。

父母可以注重培養孩子的公德意識,經常帶孩子去做做義工,或者主動把一些物品分享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ღ ღ ღ

很顯然,家長想要培養孩子懂得分享,真不能操之過急!如果家裡的寶寶還不滿3歲,那就不必刻意進行分享教育。

要求3歲前的兒童做出分享行為是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發展特點的,家長對一個不滿3歲的孩子進行分享教育為時過早。

3歲前的孩子行為完全沒有複雜的動機,他們會不會做出分享的行為,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孩子不喜歡這個東西,給不給你無所謂;第二種:孩子不明白「我的」概念。

只有孩子明白了所有權的概念,才可以慢慢學會分享。

簡單地說,就是「自私」過,才懂得分享。

研究證明,3歲前的兒童,思維發展要經歷混沌一體到主客分離到自我中心的歷程,這種發展歷程必然導致兒童先獨占後分享,先利己後利他。

所以對於3歲前的兒童,不必刻意強迫他去分享,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獨占和利己是孩子的一種社會化屬性,我們沒有必要總是試圖通過外在誘使等手段讓孩子去分享。

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相信他們隨著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會越來越願意和他人分享。

分享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課,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分步驟走:

第一步:

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持有物「物權」的安全感。

在兒童與別人分享前,必須先讓兒童知道一個結果,即這個物品是「我的」,不管誰觸碰或使用過之後,這個東西仍然是「我的」。

成人應該尊重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先向兒童講明物品所有權,徵求兒童的同意,然後引導兒童做出分享,千萬不能強求或自己做主將物品送給別人。

第二步:

營造親密、信賴、和諧的氛圍。

要形成分享行為,首先應該讓幼兒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這是基礎。

早教之父「斯波克」說,「真正的慷慨來源於愛,那種最深刻、最強烈和最持久的感情。

如果孩子們心裡沒有愛,那麼教會他們分享和給予就很有限。

第三步:

言傳身教,父母要樹立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注意言傳身教,讓寶寶看到是如何待人接物的。

當寶寶做出分享行為的時候,及時給與肯定和表揚。

第四步:

用容易接受的方法,讓孩子逐漸主動分享。

孩子天生愛玩兒,家長可以利用孩子這一心理狀態,幫助孩子學習分享:

❶合作中,學會分享。

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汽車過馬路的遊戲,在合作遊戲中,孩子之間實現了玩具混著玩兒,在和諧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就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

❷輪流玩,學會等待。

把玩具分享給別人之後,自己想玩,勢必要等待。

此時,就需要讓孩子知道輪流玩,要學會等待。

❸分享前先交友,懂得友愛。

在鼓勵孩子分享前,可以先讓孩子和分享的對象一起認識一下,或拉拉手、抱一抱,讓孩子從心裡先接納對方,之後再把東西分享給對方,他們會很願意的。

ღ ღ ღ

一半以上的家長在對孩子的分享教育中,陷入了誤區,如果你也是如此,小優可要提醒你,馬上收手!!

誤區一:硬性強迫孩子分享

強迫分享不可取!如果不問緣由,強迫不願分享的孩子必須把東西分享出去,這已經不是「分享」,而是「剝奪」。

分享在於自願,如果孩子出於某些原因暫時不願分享,家長可以在事後與孩子溝通,了解原因,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可以不斷灌輸分享的好處,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分享的溫暖和友善,而不是讓分享伴隨著失去和痛苦。

誤區二:懲罰孩子的不分享行為

懲罰行為太過激!在分享這件事上,父母不要對孩子期望很高,要客觀平靜地看待孩子不願分享的行為,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如果對於孩子拒絕分享進行懲罰,不但不會讓孩子因此變得更慷慨,反而會讓孩子對父母加深怨恨,產生親子間的不信任感。

誤區三:給拒絕分享的孩子貼上「摳門」標籤

亂貼標籤太可惡!如果孩子拒絕分享,就給他貼上「摳門」、「小氣」的標籤,那麼這會對孩子的心裡造成暗示,自卑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摳門,不願再接納別人,變得自我封閉;而叛逆的孩子就會不斷刻意重複這種不分享的行為,影響他正常的社會性發展。

我們拒絕濫用「分享」這個詞,不強迫自己的孩子分享,也不去要求別的孩子分享!

如果孩子還沒有懂得分享的價值,不要急著去責怪他,因為人生中的很多「明白」是需要時間的,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言行中給孩子做好長期的示範,靜待花開!


讓孩子更自信、更優秀,讓家庭更幸福…… 優教家來幫你!

優教家——中國第一個網際網路家庭教育平台

官方微信:iyoujiaojia(複製到微信)

官方網站:www.youjiaojia.com(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確面對孩子的「自私」,家長要這樣做

孩子到了自我意識萌生的階段,有時會出現一些「自私」的行為,比較常見的有霸占玩具、私藏東西、搶占家人等。很多父母感到很頭疼,對此「自私」行為所採取的政策就是斥責打罵, 希望孩子不要養成自私的壞習慣...

怎樣避免孩子爭搶物品?

昨天跟大家聊了孩子的物權意識,想必家長們對自家寶寶應該是更多了一些了解和理解。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呢?一.尊重和培養孩子的所有權意識。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自私過的孩子,才更懂得分享!

表弟的帶寶寶來玩,璇見到妹妹特別高興,但就是什麼玩具也不讓她碰,這是「璇璇的」那也是「璇璇的」。我覺得很沒面子,很尷尬,就很生氣的吼:「媽媽不是一直告訴你,好東西要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分享嗎?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