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麼養孩子的?可惜孩子不這麼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8年,美國的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養方式的兩個維度:即「情感聯繫」和「行為控制」。

將這兩個維度作不同組合,就產生了四種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

權威型教養方式

這是一種高度關注孩子的情感及行為控制、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

權威型的父母理解孩子的行為,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兒童,及時熱情地對兒童的情感需要和行為做出反應,尊重並鼓勵兒童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同時父母對兒童有較高且明確的要求,獎懲分明,所以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權威。

這種高行為控制且在情感上偏於接納和溫暖的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許多積極影響。

兒童期的孩子心情愉悅,具有明顯的幸福感和高自尊,自我控制能力較好,青少年期也具有較高的學業成就和較好的道德成熟性。

專制型教養方式

父母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們為其設計的發展藍圖去成長,希望對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加以保護監督。

這一類也屬於高控制型教養方式,但在情感方面,父母常以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待兒童,很少考慮兒童自身的要求與意願。

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表示憤怒,甚至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形象來說,就是「罰」多於「獎」。

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常常表現出焦慮、退縮和不快樂。

他們在與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時,更易產生敵對反應。

在青少年時期,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兒童,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性都比較差,但有時他們在校的學習表現比溺愛型和忽視型家庭的學生好,而且在校期間的反社會行為也較少,這與他們習慣性的遵守外部行為規則有關。

溺愛型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和權威型父母一樣對兒童抱以積極肯定的情感,但缺乏控制。

父母放任兒童自己做決定,即使他們還不具有這種能力。

比如,任由兒童自己安排飲食起居,縱容兒童貪玩、看電視,很少要求孩子做家務或養成學習良好的行為舉止,父母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採取忽視或全盤接受的態度,很少發怒訓斥兒童。

這樣教養方式下的兒童大多很不成熟,既苛求又依賴成人,往往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缺乏責任感和毅力,合作性差、很少為別人考慮,而且自信心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控制力差,在校更易產生不良行為。

忽視型教養方式

這類父母對孩子既缺乏愛的情感和積極反應,又缺少行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因此親子間的互動很少。

他們對兒童缺乏最基本的關注,對兒童的行為缺乏反饋,且容易流露厭煩、不願搭理的態度。

如果兒童提出諸如物質等方面易於滿足的要求,父母可能會對此做出應答;然而對於那些需要耗費父母長期時間和精力的事情,父母很少去完成,寧願花錢請人來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覺得,只有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才算忽視型,我天天跟孩子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朝夕相處,怎麼可能會是忽視型?事實卻會讓您大吃一驚,我們做過一個超過800名學生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38%的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是忽視型(認為父母是專制型的高達42%),而這些孩子承認與父母每天都會見面說話。

忽視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與放縱型教養方式下的兒童一樣,具有較強攻擊性,很少替別人考慮,對人缺乏熱情與關心。

兒童期普遍在依賴、認知、遊戲、情緒和社會技巧方面存在不足,易出現攻擊性行為。

青少年期,孩子的自我控制差,伴隨學校表現不良。

可能您在某種家庭養育方式中長大,自認深受其害,發誓要反其道而行之,卻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有的家長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有的家長是在專制型家庭中長大,自己當了父母后,使勁兒溺愛自己的孩子,以彌補自己童年的缺憾;也有的家長雖然不喜歡自己的原生家庭撫養方式,卻還是不自覺地沿襲著父母當年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可能您並不總是採用單一的養育方式,因為我們會受到自身情緒波動影響。

比如,我們想要成為一個權威型的父母,也付諸努力,但是工作一忙起來就顧不上孩子了,某一天您成了忽視型家長,因為上司批評、同事矛盾、經濟壓力、夫妻爭吵等原因,一不留神遷怒孩子,在某一時刻您就變成了專制型家長,選擇以強勢對立的方式與孩子死磕到底、怒火衝天;然後,您又後悔了,感覺孩子遭受了無妄之災,愧疚之下,有求必應,此時您就變成一位溺愛型家長。

養育方式變來變去,孩子又會怎樣呢?

可能在您的家庭中,每個成年人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都不一樣,問題會變得更複雜。

比如您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讀了很多書、參加了很多課程,立誓要做一個權威型家長,可是您的配偶是個工作狂人、空中飛人,一忙起來恐怕十天半個月都跟孩子說不上話,那TA就是忽視型家長;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是「隔輩親」啊,對孩子的各種寵溺讓你不忍直視,又勸說無效,所以您的孩子面對的是複雜多變、因人而異的養育環境。

家庭養育方式雖然只有四種類型,但由此衍生出的問題卻是各不相同。

我也早就為人母,咱們一起向著權威型努力吧,至少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

作者:王明姬 來源:明姬心理工作室

尊重原創,感謝原創,如有侵權,原作者可隨時聯繫做刪除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庭教養的四種方式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個性化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發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個性之中又存在著很多共性。究竟哪些共性是好的,哪些是不正確的呢?正是通過父母對子女的教養行為,才把社會的價值觀念、...

測試你是哪種類型的育兒風格?

育兒類型學說來自黛安娜·鮑姆林德,她從兩個維度來區別不同的育兒方法:對孩子需求的回應程度,對孩子成熟和責任感行為的要求程度。換句話說,家長對孩子的需求是接受還是拒絕,是孩子的行為是控制還是放任容...

美國心理教授對孩子性格的研究,家長必知

一個孩子從哇哇落地開始,父母的語言、行為等都是模仿大人,家長的行為習慣、知識的積累及生活中所表現的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孩子最信任的就是家長,在沒有是非觀念的時候,父母的行為都會學習和模仿,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