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的模仿行為?拒絕應該式教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一位媽媽發帖呼籲大家不要再給孩子看動畫片《小豬佩奇》。

這位媽媽說,孩子總是模仿小豬佩奇,在床上跳,在沙發上跳,還往水坑裡跳。

這則帖子引發了許多媽媽的共鳴,紛紛表示:

「我女兒一天到晚學豬叫,女孩子家的,太不雅了」;「我兒子也喜歡模仿佩奇跳泥坑,整天弄得渾身髒兮兮的」;「我們家沙發都快被兩個孩子跳壞了」

但也有很多媽媽表示非常喜歡小豬佩奇,孩子們會將發生在佩奇身上的故事還原到生活中,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知識,比如學會了說「謝謝」,學會了分享。

心理學家班杜拉說,兒童通過觀察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獲得社會行為,觀察結果會進一步轉化成模仿行為。

面對孩子們的模仿,有的媽媽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媽媽則讚賞有加。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模仿行為呢?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20世紀80年代,心理學家對嬰兒的模仿行為進行過研究。

研究表明,在出生後最初的4個小時中,嬰兒就已經具備了模仿能力。

最初主要是模仿父母張嘴巴、伸舌頭。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這種模仿開始發展為模仿父母的表情、語言、簡單的動作。

直至1歲半左右,進入了一個模仿敏感期

敏感期的概念,是由義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提出的,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孩子在6歲前,就是靠著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發展自己的。

孩子1歲半左右,在經歷了視覺、口、手等敏感期以後,開始進入模仿敏感期。

在2歲左右表現得最為明顯。

處於模仿敏感期的孩子就像個小影子,你幹什麼,他就跟著幹什麼。

模仿,是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

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梅爾特佐夫對嬰兒的模仿行為進行過研究。

首先,他讓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觀察成人將小啞鈴成功拉開的過程。

然後,他遞給嬰兒一個較大的塑料小啞鈴,讓嬰兒去嘗試拉開。

嬰兒最初模仿成人的方式,用兩隻手去抓啞鈴向外來開,但無法來開。

後來,嬰兒自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啞鈴放在桌子上,然後兩隻手拉另一端,結果,嬰兒成功地拉開了啞鈴。

模仿是孩子從一個簡單的生命狀態過渡到一個高級狀態所經歷的前期準備,也是從內在世界走向外部世界最早期的實踐過程。

模仿大人說話,是在學習語言的表達。

模仿大人的動作,是在感受行為本身。

表面上看,處於模仿敏感期階段的孩子似乎沒有自我,實際上,孩子通過不斷重複模仿的行為,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實現自我建構。

在《爸爸去哪兒5》中,4歲的嗯哼喜歡親別的小朋友,偷親小泡芙,追著親小山竹和Neinei,爸爸杜江解釋,嗯哼其實只是想表達對她們的喜歡。

從杜江和霍思燕的日常相處來看,嗯哼的這種「喜歡就親親」的表達,最初就是來自對父母的模仿。

孩子模仿對象是多元化的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接觸的世界不斷擴大,接觸的人和事不斷增多,模仿的對象也不再局限於父母,他們會模仿其他成人,比如模仿司機開車,模仿售貨員賣東西。

也會模仿哥哥姐姐或同伴。

比如,孫儷的女兒小花,看到等等哥哥做作業時,也有樣學樣,要求做作業。

幼兒從3歲起開始有性別意識,孩子的模仿此時也開始出現性別角色的不同。

比如小女孩喜歡模仿媽媽穿高跟鞋,塗口紅。

而小男孩則喜歡模仿爸爸打籃球、打遊戲。

在性別角色的模仿過程中,孩子學習同性成人的行為方式,對孩子以後的行為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而在孩子具有性別意識之前,可能會出現男孩模仿媽媽穿高跟鞋的行為。

同時,孩子的模仿敏感期具有彈性,即使在3歲以後,也依然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此時,父母不需要太緊張,給予適度的引導即可。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說:「對於孩子,模仿是一種獲得愉悅、力量、財富或者其他目標的自我意識的一種嘗試。

」如果我們強行制止這種模仿,會破壞兒童的智能和認知發展規律。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也指出:

對模仿敏感期的破壞,不僅會阻礙兒童的智能發展,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這是成人後大腦平庸的一個早期現象。

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模仿敏感期,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和自由,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一時期。

了解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天性

從出生起,孩子就是依靠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來實現成長的。

孫瑞雪指出,兒童總共會經歷31個敏感期。

因而,父母要多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了解每一個敏感期的特徵,當孩子表現出敏感期的特徵行為時,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孩子在模仿成人掃地、開門關門等行為時,父母不要因為髒亂差,抑或是無聊而強行制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在保證孩子安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放手讓他去做。

奧莉在2歲的時候開始模仿媽媽,偷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媽媽李安琪發現後非但沒有阻止,還大呼「amazing」,並用手機拍下了女兒獵奇的畫面,奧莉在媽媽的鏡頭下,表現得很開心。

放慢腳步,為孩子提供助力

孩子進入模仿敏感期後,非常渴望能夠快速掌握這些感興趣的新技能,此時,需要父母多多給予鼓勵,施以援手。

放慢自己的動作,滿足孩子模仿的需要

孫儷的女兒小花,在陪媽媽練瑜伽的時候,會有模有樣的模仿媽媽的瑜伽動作。

孫儷發現後,便有意識的慢慢做,讓她能夠仔細觀察,還帶她一起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

通過親子遊戲,幫他更好的模仿和學習

閨蜜家兩歲的兒子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叫聲,於是,她和老公經常跟兒子一起在家玩模仿小動物的遊戲,比如模仿小狗,她會大喊著「小狗來了」,她老公就手腳著地,「汪汪汪」的在客廳跑,孩子也會跟在爸爸後面「汪汪汪」的跑。

適度引導,營造良好環境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從一出生就開始觀察這個世界,是天生的觀察家,他們在觀察和模仿別人的行為中獲得成長。

模仿本身沒有對與錯,存在對錯之分的是我們大人的行為。

言傳身教,父母做好榜樣

如果你希望孩子文明禮貌,那在生活中就不要說髒話,多說「請」「謝謝」和「對不起」。

如果你希望孩子遵紀守法,那就不要闖紅燈,牽著孩子的手一起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如果你希望孩子尊重他人,那就在與別人的相處過程中,多一點尊重,少一點傲慢和無禮。

前不久,在寧波飛往西安的一架航班上,一位媽媽獨自帶著1歲半的孩子出行。

擔心孩子在飛行期間會吵到其他旅客,媽媽特意為周圍旅客準備了小禮物,並附上卡片。

整個航行中,Wendy沒有大聲喧譁和吵鬧,安靜的看書、看動畫片、吃東西。

這對於只有1歲半的小朋友而言,實屬不易。

網友紛紛為這位媽媽點讚。

給與積極的引導

孩子缺乏篩選信息的能力,對不良行為的模仿是無意識的,因此,在孩子模仿過程中,要給予積極引導。

在《小豬佩奇》中,佩奇在泥坑裡跳著玩,豬媽媽跟她說:「如果你要在泥坑裡跳,必須得穿上靴子才行。

」那麼,孩子在模仿小豬佩奇在泥坑裡跳的時候,你也可以告訴他要穿上靴子。

教育家豐子愷說:

一個人從兒童到成人的跨越,不是單向度的增長,而是從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質變——儘管兒童在這個過程中更像是從活力十足、四處漫遊的蝴蝶,變成在成長之路上緩緩前行的毛毛蟲。

孩子,不只是還沒有長大的大人,他們有與我們大人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們要做的,是讀懂他們,破解他們內心的小秘密,在他們的成長路上澆灌充足的愛和自由,然後靜靜地等待,等待他們慢慢成長,慢慢綻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不給孩子模仿?

模仿的敏感期文丨 孫瑞雪一位媽媽說:「我兒子現在1歲4個月,非常喜歡去廚房看大人炒菜、蒸飯、燒開水,喜歡自己打開櫥櫃,拿出勺子、鏟子、油桶、醬油瓶、水壺玩耍。我個人認為只要安全,又有大人看著小孩...

媽媽育兒要認清寶寶發育的敏感期

很少有父母知道,為什麼嬰兒在喝了糖水之後會拒絕再喝白開水?為什麼嬰兒總喜歡把手放到嘴巴里吮吸?為什麼喜歡撕紙?為什麼喜歡把東西不斷地扔到地上……這一切的發生,都不約而同地給我們揭示了兒童生命過程...

解讀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有這麼一段時間,孩子最喜歡模仿爸爸媽媽的語言,表情,行為等,然後喜歡模仿小朋友的一舉一動,而且會一遍一遍地,不壓其煩的重複多次。孩子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已經進入了模仿敏感期。

孩子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寶寶的降臨給全家人帶來莫大的歡喜,這個神奇的新生命令新手爸爸媽媽們充滿好奇:他是個聰明的小傢伙嗎?他現在都會幹些什麼?怎樣做才能讓他更聰明呢?

什麼是幼兒敏感期?

  什麼是幼兒敏感期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嬰幼兒喝了糖水後為什麼拒絕再喝白水?他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微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

家長注意,兒童成人化不利健康成長!

針對兒童成人化問題,美國心理協會調查組負責人艾林·楚兒認為,「在這個消費社會當中,不合時宜的市場營銷手段使得兒童變得早熟,使得一些孩子過早減肥,以致飲食失調,自我評價降低,沮喪抑鬱。就5-6歲兒...

辣媽微學院 孩子的成長敏感期你了解嗎

兒童成長敏感期是一個很常見的話題,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長對部分敏感期的認識存在誤區,接下來看看劉老師是如何講解兒童不同階段敏感期和一些應對方法吧!劉老師實用而走心的講解,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一、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