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幼兒園孩子「暴力」的三大假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假象一:不會使用正確的肢體動作

鏡頭:午飯時間,小朋友都坐在桌子邊上等著用餐,樂樂突然用力摟過身邊小米的脖子,緊緊地把他的頭靠在自己胸前。

不知所措的小米嚇得大聲哭起來,樂樂有點困惑了,於是又用力把小米從胸前推開,小米被他這麼一折騰,哭得更厲害了。

樂樂看著小米,眼神茫然又不知所措。

解讀:2~3歲的寶寶對自己的身體動作力度的覺察力和控制力還比較差,因此人們常說:寶寶打人,沒輕沒重。

樂樂對同伴的「暴力行為」似乎毫無來由,其實他只是想向小米表示一種喜愛的心情,可是他過於激烈的動作,讓小米產生了誤解和害怕。

怎麼幫孩子:

父母注意正確示範:寶寶對自己動作的認知是通過父母以及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獲得的。

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時時對寶寶的動作做出正確的回饋,當寶寶用力過猛打疼你時,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寶寶把媽媽打疼了,媽媽覺得好痛。

」同時給他示範恰當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寶寶,如果你喜歡媽媽、喜歡小朋友就輕輕地摸一摸。

」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與小朋友交往了。

堅持一貫原則:你要儘可能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暴力行為」。

你用同樣的方法,能建立一套被孩子認識和接受的規則。

最終他會明白,只要自己做錯了事,就得付出代價——這是他學習控制自己行為的第一步。

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等途徑,讓孩子認識到他人對其此種行為的不滿,從而使其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否定情緒。

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進一步與其共同設想受人歡迎的兒童形象,增強孩子向榜樣學習的決心,從而減少孩子的「暴力」行為。

代幣法: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不罵人就發一個三角形,不打人就發一個圓形,幾個三角形或幾個圓形可以換一個五角星,累積到一定的五角星,就能換一個小獎品,如一個心儀已久的玩具、一次出遊的機會……讓孩子慢慢改掉打人等不恰當的行為。

假象二:不能有效地使用語言溝通

鏡頭:老師帶小朋友到遊戲室玩。

牧牧看中了一個小汽車,剛要去拿,被妞妞搶先拿到了,牧牧走上上去一把奪了過來。

看到有許多小朋友在騎車,牧牧也感到十分新奇,躍躍欲試。

環顧一下四周,沒有空閒的小車了,於是牧牧跟在一個小男孩車子後面跑了一會兒,小男孩停下車好奇地打量他,牧牧站住也看看他,突然伸出手,一把把他推下車自己騎了上去。

小男孩哭著從地上爬起來,用腳踢牧牧。

解讀:牧牧的語言發展相對來說比較遲緩,據他媽媽說,牧牧幾個月前才剛剛開口說話。

當自己有需求時,牧牧還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只好直接付諸於行動:用動作替代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語言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孩子「直接動手」。

怎麼幫孩子:

鍛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2~3歲是寶寶口語發展的關鍵期,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寶寶學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減少由此造成的「暴力」行為。

同時,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父母也要強化孩子習得正確的肢體語言。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孩子的行為毀壞了別人的東西或弄得一團糟,他就應該幫忙整理好。

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懲罰,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犯了錯誤要說「對不起」,要為錯誤付出代價。

孩子起初也許不情願,但最終他會明白這個道理的。

轉移注意:這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很容易出現暴力行為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等以轉移其注意。

強化法:作為強化物,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

比如孩子對別人友好,家長可以表示讚賞,讓他體驗到愉快;孩子攻擊別人,家長則設法使他感到不愉快,改正以後則再消除不愉快的體驗。

假象三:還不到與人分享的階段

鏡頭:小朋友們都坐在小椅子上玩桌面遊戲,有的在開汽車,有的正在搭積木。

奇奇手裡正拿著一輛小汽車,他一個人玩了一會兒,看到另一個小朋友手裡的車也很棒,就一把奪了過來。

老師走過來勸說:「不可以,每個小朋友玩一輛小汽車。

」奇奇只好放下手中的小汽車,轉過身去,他又從臨桌的小女孩手裡搶過積木。

解讀:2~3歲的寶寶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他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為唯一的標準,與小朋友玩時,寶寶常常會搶別人的東西,不能滿足時,寶寶甚至會抓咬別人。

此時的孩子,還不明白什麼是「分享」,既然沒有分享的意識,自然就不會出現分享的行為了。

怎麼幫孩子:

培養分享意識:父母在家要有意識地教育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並在家庭中利用、創設機會讓寶寶發展分享行為:如在餐桌上,讓寶寶為家人分食物;在小區的草坪上,帶上寶寶的玩具讓他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

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不要只在孩子犯錯時,才注意他,同時,要儘量關注他表現好的時候。

如孩子把鞦韆讓給另一個一直等在旁邊的孩子,這時要告訴孩子你為他感到驕傲。

在冰箱上或孩子臥室里貼一個特別的日曆,當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氣時,就給他貼上一張彩色貼畫,作為獎勵。

迅速做出反應:當你看到孩子開始出現攻擊行為時,儘量立刻做出反應。

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立刻讓他知道。

可以把他帶走,暫時隔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三四分鐘就夠了。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把自己的行為和後果聯繫起來,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但無論你有多生氣,儘量不要對孩子喊叫或打他,或者說他是個壞孩子。

因為這只會教他在生氣的時候動口或動手去攻擊別人,而不能讓他改正自己的行為。

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鎮靜地把孩子拉開,給他樹立一個好榜樣。

及時和孩子談談:等孩子冷靜下來,你要心平氣和地跟他說說剛才發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靜但還沒忘記整件事之前,就及時和他談談,理想的時間是在事情發生後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

告訴孩子有時候生氣是很自然的,但不應該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

告訴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來發泄憤怒:找個球踢、用拳頭打枕頭、找大人調解。

(文章來自孔老師APP <公眾號:sdkwwj>

孔老師,全國首個幼兒園免費招生、管理及培訓平台;眾多招生方案,任您挑選,可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孔老師】App查看:http://www.konglaoshi.com/download)


我是孔娃娃,期待和你一起關心幼兒教育,關注幼兒教師培養,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歲多孩子愛抓人打人怎麼辦?

寶寶現在兩歲多,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老喜歡抓別人的臉,還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叫他還給小朋友他愣是不給。更嚴重的是親戚鄰居看他可愛,想抱抱他,剛抱到懷裡,大人心裡還美滋滋的,誰...

孩子搶玩具引家長群毆:暴力護犢子的結果是?

最近網絡熱議的話題除了鮮肉明星公布戀情之外,還有這樣一則新聞:國慶假期,在深圳一個商場裡,兩個小朋友爭搶玩具發生矛盾,引起雙方媽媽爭吵,接著雙方爸爸動手打架,最後陪同親屬也加入混戰大打出手,導致...

兒童敏感期之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般是出現在1.5-3歲,這個期間,孩子的表現行為主要有:①孩子開始認識到「我」與外界的區別,有意識的區分「我的」和「你的」之間的界限。比如,「這是我的東西」「我要吃。」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