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餵飯這件小事,抹殺了孩子的多少優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一輩嚼飯給孩子吃的現象幾乎沒有了,估計哪個媽媽也忍不了,但是追著孩子餵飯的現象卻不少見!

我7歲的侄子成成就是從小被奶奶餵到大的。

小時候每到吃飯的時候,他總是賴在電視機前不動,或者到處跑,於是奶奶就不停追著給餵飯、餵湯,孩子不肯吃了就再追著餵點水果、點心。

然後上了幼兒園,成成三年都需要老師餵飯、話也說不清,小朋友也會起鬨嘲笑和欺負成成。

現在上了小學,中午在校吃飯,其它孩子都自己吃的很香,只有成成嘟囔著嘴,不怎麼吃,可愁壞了媽媽。

我委婉的提醒成成奶奶:成成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吃了!成成奶奶一臉愁容的說:他自己吃撒得到處都是,餵都吃了不了幾口,不餵那不得餓死!

7歲多的男孩,如果奶奶不餵自己就吃不了飯,這是多麼可怕呀!不僅如此,孩子對吃飯沒有一點興趣。

可以說,餵飯毀掉了一個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吃飯本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什麼對於孩子,它變成了一件痛苦的、想要逃避的事?想想你有沒有犯這幾個錯誤。

誤區一:邊看電視邊吃飯

寶寶喜歡看動畫片,為了讓寶寶不到處亂跑,媽媽有時候會打開電視,讓寶寶乖乖坐在飯桌上看。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每到吃飯的時候,寶寶死活不讓關電視,只好讓他邊看電視邊餵飯。

但是孩子的心思根本沒在吃飯上,既沒興趣自己拿起勺子,也沒有認真品嘗食物,有時候可能已經吃飽了看到伸過來的勺子,又默默吃了幾口。

策略:

一定要改掉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最好餐前就不要開電視,或者把動畫片快進,調到吃飯時間剛好結束的時間點(小寶寶不懂遙控器的快捷鍵,不會有什麼意見的哈哈)。

然後快做好飯的時候就告訴寶寶:「我們十分鐘後吃飯咯!」5分鐘時再提醒一次,讓寶寶有心理準備,而不是在他看到一半時突然說要關電視。

誤區二:吃飯不定時

有時候奶奶為了讓他多吃點,總是趁他玩玩具、看電視不注意的時候,趁機餵上一口零食、點心,然後還要跟我炫耀,意思自己多麼明智,又讓孩子額外多吃了點飯!

但是這就導致大家都吃飯的時候,熊孩子怎麼都不肯到餐桌上來。

於是只好等過了飯點了,再重新給他熱飯、熱菜、做輔食……然後下一頓飯,又是這樣的惡性循環。

策略:

吃飯定時定量,形成規律,寶寶才能養成好好吃飯的習慣。

對1-3歲的寶寶而言,和大人一樣一天三頓正餐,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

正餐不必強怕寶寶吃太飽,每頓正餐之間可適當給寶寶加點水果等不易吃飽的東西,少吃餅乾、點心。

要調整寶寶的飲食習慣,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

到了飯點就讓寶寶吃,寶寶不吃也不要強迫,但要跟寶寶說明,過了飯點就不能吃任何東西了,餓了哭了也不能「心慈手軟」。

這樣過一段時間,寶寶吃飯的時間就會慢慢調整過來並形成規律了。

誤區三:邊玩玩具邊吃飯

比如我家諾諾有段時間,要拿著手機,邊看邊吃,這樣才能安定下來。

和邊看電視邊吃飯是一樣的,用玩具將孩子留在餐桌上是不可取的。

久而久之,寶寶吃飯就離不開玩具了,想要把玩具拿開,她就會哭鬧拒絕吃飯。

策略:

吃飯前仍然可以讓寶寶充分的玩玩具,但注意不要拿出新玩具來,否則,寶寶的注意力都放在新玩具上了,一時半會不容易抽離。

離飯點還有十分鐘左右的時候,媽媽要提前告訴寶寶「馬上要吃飯了」,並提醒寶寶準備收拾好玩具來吃飯。

這其實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讓寶寶對吃飯做好心理上的準備。

如果寶寶快到飯點還沒有收拾玩具的意思,媽媽可以請寶寶洗手、幫忙擦桌子、拿碗筷,讓她的興趣轉移到餐桌上來。

誤區四:邊吃邊追著餵

我們家球球特別好動,吃飯也坐不住,總是吃兩口跳下椅子就跑了。

平時是奶奶帶,她一看孩子跑,就端著飯一直追著喂,往往一頓飯要吃個一兩小時,我看著都心累了!我也提醒過她讓孩子自己吃,但是看到孩子吃的滿臉都是,或者飯沒吃完就跑了,婆婆就又忍不住端起碗開始餵了。

策略:

追著餵是老一輩的人常犯的錯誤。

他們擔心寶寶餓著,寧可辛苦一點追著喂,殊不知,這樣反而容易影響寶寶的消化系統功能,百害而無一利。

遇到這種情況,你們全家人都要遵守一條原則:吃什麼和什麼時候吃,大人說了算,吃不吃和吃多少,寶寶說了算。

給寶寶準備專用的餐椅和餐具,告訴寶寶「吃飯時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去別的地方就沒有東西吃」。

關鍵是,全家人的做法要一致。

如果媽媽說了不能吃,奶奶一會兒又偷偷地給幾塊餅乾吃,是不可能讓寶寶養成好的進餐習慣的。

其實家長不必擔心,餓上一兩頓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如果寶寶真的餓了又沒有零食可吃,下次他就會乖乖地坐到餐桌前好好吃飯了。

讓孩子喜歡上吃飯,其實你只需要做兩件事:

一、讓孩子自己吃飯

吃飯,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連這也要剝奪,孩子人生的最大樂趣也就被剝奪了!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生活自理的機會,他的心理會受到強烈的壓抑。

剝奪孩子生活上的自理,也就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甚至會影響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所以,父母應該儘早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是讓孩子獨立的第一步!

1歲以後的孩子,就可以自己拿著勺子玩了,或者吃手指食物,是指寶寶可以用手指抓著或捏著吃的食物,比如煮軟切成塊條的胡蘿蔔條、南瓜條、紅薯條、西蘭花、肉丸子,去皮去核撕成小條的蘋果、香蕉,手指餅乾、麵包片、饅頭片等。

一歲半至2歲的寶寶應該開始練習自己用餐具進食,家長應給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勵,多對寶寶說「好」「真棒」等,就餐氣氛要輕鬆愉悅,寶寶以後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決不能嫌髒、怕亂而加以阻止或訓斥。

當寶寶使出渾身解數把麵條塞進嘴巴,或者費勁千辛萬苦才用勺子把飯送進嘴裡時,他的成就感是你無法想像的。

為了養成好的吃飯習慣,不要在寶寶吃飯時看電視、玩耍,更不應追逐餵食。

父母要告訴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要規規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不要強迫孩子吃飯。

寶寶不要吃了,就不要再追著孩子勉強餵上幾口,這並不能讓孩子多增加一些營養,吃得太飽反而可能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阻礙孩子長高,也易導致肥胖。

二、讓孩子懂得飢餓感和飽脹感

家長總是唯恐孩子會餓著,時不時就給孩子嘴裡塞東西吃。

殊不知,缺乏飢餓感的孩子,會因為沒有進食的足夠動機而喪失吃飯的興趣,人生的三大樂趣一下就失去三分之一了!

西方人普遍不給孩子餵飯,當孩子們剛剛能拿穩勺子時,便要開始自己吃飯,即使孩子吃的亂七八糟也不加干涉。

如果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不經意間幫助孩子放水杯、穿衣服、換鞋子等,老師會禮貌但是批評你說:「他自己可以做到,請讓他自己做!」

他們認為吃飯是自己的事情,要儘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成人是平等的,成人不能連哄帶騙地逼著孩子多吃飯。

即使孩子由於貪玩,偶爾沒有吃飽,對健康的影響不大。

但有了教訓後,他會記住下次一定要吃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吃不飽的話就會挨餓。

飯桌上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第一步,吃飯這事兒雖小,但是從長遠來看,對孩子身體發育、自信心的建立,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

媽媽們努力培養孩子吃飯的好習慣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追著孩子餵飯,其實孩子比你還要累!

孩子吃飯,是一個恆久的話題。有些媽媽更是恨不得一日三餐都端著飯碗跟著孩子的屁股後面追著餵飯。孩子跑著累,你追著更累。於是乎,孩子吃飯不僅變成了一件難事,更變成了一件累事!

讓寶寶好好吃飯,做到這8條就夠了!

你餵娃吃飯的方式對嗎?初為人母的媽媽們,總是耐心不夠,尤其是在餵寶寶吃飯這件事上。可以說哄寶寶吃飯是最頭疼的事了,媽媽總是各種花式餵飯:追著餵、哄著餵、拿玩具逗弄……但結果往往是苦了媽嗎,還餓了...

怎樣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眼看著要開始上學了,好多寶爸寶媽在暗自慶幸終於要擺脫孩子的「魔掌」了。但欣喜之餘,又忍不住擔心,在家裡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娃到了幼兒園能好好吃飯嗎?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

用這些方式餵飯 寶寶只會越來越笨

神馬?錯誤的餵飯方式竟然會導致寶寶變笨?很多家長都對寶寶吃飯問題感到頭疼,但是卻只是擔心他們長不高,其實錯誤的餵飯方式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智力,最終導致孩子變得不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