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是真的嗎?逼著孩子分享會有什麼後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區里,兩個孩子又打起來了。

兩個媽媽小步跑來趕緊拉架,但兩個孩子都還死死抱著玩具車,誰也不願意放手。

原來,是小胖帶著自己新買的玩具車在樓下玩。

小亮看到後羨慕不已,央求小胖借給自己玩一會兒,可是小胖捨不得,就是不答應。

誰知小胖仗著自己體形大,上去就開搶,還打了起來。

小胖媽媽了解情況後,呵斥自家孩子:

「怎麼這麼小氣呢,把玩具車借給小朋友玩一下啦。

「不想!」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哦,快點,大方一點。

「不要!」

「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哇……」

孩子被逼到大哭。

是我,也要大哭,自己玩具被別人搶,媽媽不幫忙,還逼自己分享,還要被罵。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這話是不是很熟悉。

大多數的家長,從小受到的教育是,愛分享,是一種美德,是不自私的表現。

只是現在的孩子,許多都不聽父母這一套,拼死拼活護衛自己的「財產「。

造成父母與孩子衝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1、孩子不樂意分享,認為是違背了分享的美德,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孔融讓梨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曾經是無數父母把它拿來當作教育孩子的典範。

4歲的孔融把大的梨子主動讓給哥哥,能不能當傳統美德來弘揚,今天不評論。

但是,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4歲的孩子主動讓梨,這違背了兒童的天性。

同樣的,不願分享玩具,就是自私的表現,這也不符合兒童的天性。

因為,對於4、5歲的孩子來說,這時正是孩子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階段。

也是物權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也就是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緊,特別不願和別的小朋友分享。

即使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不願分享也不應該強求。

我們只要換位思考一下:

自己剛買的手機,你願意分享給朋友玩幾天嗎?

剛買的新衣服,你可以先借給同事穿幾次麼?

是啊,我們自己都不願做的事,為什麼要逼著孩子去做呢,甚至不惜給孩子綁上道德的高標準。

所以,當孩子不樂意分享時,如果你認為這是自私的表現,違背了傳統的美德,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2、孩子不樂意分享,大人覺得丟面子。

曾經許多次見到一些奇怪的現象。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提出拒絕時,許多家長會覺得不好意思。

一些家長會急得面紅耳赤,不斷的向對方家長解釋。

生怕對方認為是家長小氣,或是擔心對方覺得家長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事實上,從物權的角度來說,拒絕是自我的權利。

應該感到不好意思的,是侵犯了別人物權的一方。

家長需要及時改變觀念,教會孩子正確的社交,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1、 理解孩子的拒絕。

理解的最好方法,是學會換位思考。

首先,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拒絕,不強迫孩子分享。

當我們明白了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以及物權意識之後,也就能理解孩子的拒絕了。

2、 教會孩子說「不「。

懂得拒絕的孩子,或許小朋友之間會鬧得不愉快。

其實,更需要家長留意的,是那些不懂拒絕,不懂得保護自己利益,對一些不合理、過分要求都不懂得說「不「的孩子。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可以在家給孩子演練,多多訓練孩子的物權意識,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3、 引導孩子了解「分享「的樂趣。

對於孩子來說,毋庸置疑,自願分享有益於孩子的社交。

就像大人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當然,孩子也不例外。

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孩子會有自己的標準,會選擇願意分享或者不願意分享。

只有在沒有大人干預的情況下,讓孩子學會分析和判斷,分享或不分享帶給自己的得失。

慢慢的,孩子將學會平衡,感受到分享的樂趣。

這也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社交不用強融,更不需強迫,對於孩子同樣如此。

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相信孩子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玩具被搶怎麼辦?寶媽要幫他搶回來嗎?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很多心愛的玩具。然而,對於3歲前後的小孩來說,玩具本身也許都大同小異,但是玩具所承載的社交意義,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孩子家裡的玩具不愛玩,出去就愛搶別人的...

千萬別讓「孔融讓梨」誤導了孩子!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把各種友好往來都看的無比神聖。國之如此,家亦然。我們從小被「孔融讓梨」的故事深深地植入大腦,到現在也一直被長輩津津樂道,一代代的傳教給子孫。「孔融讓梨」或許是真正意義上的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有錯嗎?

最近,西西媽媽又為西西開始著急上火:上周末,西西在院子裡和一群小朋友玩。結果,不到一會,西西就和一個小朋友打了起來。西西媽媽一問原因,原來是那個小朋友想玩一會西西的玩具,西西不願意,兩個人起了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