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對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孩子漸漸長大了,需求會越來越多,在家長看來無理的在他們而言往往又有理,不想縱容他,而又不知道如何合理有效地拒絕,希望得到一些點子或啟發。

從孩子大概一歲左右甚至更早開始,孩子有了自由行動的意志,我們的育兒生活「吃喝拉撒睡玩」又增加了一項,就是對孩子說「不」。

很正常呀,任何兩個有自我意識的人在一起相處,遇到事情不都得有商有量麼,說「不」是人們溝通的重要工具之一。

現在家長都知道,過度縱容溺愛不行,過度懲罰限制也不妥,然後就很容易焦慮,生怕自己沒能做到不偏不倚,是個失敗的家長。

孩子的無理要求,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

當孩子發現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壓力,以滿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時,這會讓他們習慣性地產生負罪感和變得脾氣暴躁。

他們感覺到這是不對的,應該對父母表現出更多的尊重,但他們需要界限(正如我們都需要界限)。

成年人知道界限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孩子原本就和母親沒有界限,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

不知界限的時候,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只好進一步施壓,潛意識中希望最終發現父母的一些底線。

其實,這事情沒那麼難。

只要你不是在某個極端,或是只會在兩個極端跳來跳去,所謂極端就是完全沒有商量的交涉過程,直接要麼完全專制,要麼完全投降,只要不是這樣,問題就沒那麼嚴重。

我們大部分的正常人,在人際交往的關係中,是很少處於完全被控制或完全主導的極端不平衡的關係中的。

和孩子的關係也一樣,極端的關係也不多見。

今天你有點縱容了,明天又有點強權了,這都沒關係,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心理傷害,也不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具體家長要怎麼做呢?

1、用「可以」取代「不行」

父母學堂周老師表示,聽到父母說「不」時,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另外,對於孩子的缺點,你要無條件地接納,接納他們的缺點,接納他們常惹你生氣,接納他們無法成為你心目中的完美孩子。

對孩子行為,作為家長的你,首先要做的是接納,而不是一開口就指責。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說:「晚飯前不准吃糖」,那麼只會導致孩子怒氣衝天。

如果父母說:「可以,飯後我會給你吃糖,現在咱們先吃一個蘋果吧」,這種表達方式,孩子會更樂於接受。

2、耐心解釋說出感受

父母學堂周老師建議,要向孩子耐心解釋,家長為什麼不喜歡他的行為。

比如,當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飯桌的時候,家長可以說:這樣敲會把飯桌敲壞的,這會讓我很傷心。

別敲了,好不好?

跟小傢伙講道理似乎是徒勞之舉,但是的確會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他所做的影響了別人,要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家長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角色,之前做得不好的地方沒關係,孩子長大之前任何時候改變都來得及。

扯回來,怎麼跟孩子說「不」,說出你的意見和感受就好了,很簡單。

和孩子有商有量這事,如果越早開始,大一點會相對更容易(對同一個孩子來說,不同孩子性格不同不一定)。

當孩子從1歲左右開始跟他說不,兩歲就聽道理了。

很多人跟我抱怨「跟孩子講不了道理」,尤其是跟三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更難,可講道理到底有用沒有?我們來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你是不是帶著情緒。

心平氣和的才是在講道理,否則,你講得內容再有理,孩子也理解成了指責,溝通的渠道也就失效了。

這一點路易阿婆應該深有體會。

阿婆最近被路易的叛逆折騰得沒轍,路易做壞事,阿婆總是難免帶著情緒跟他說教,結果是非但沒用,路易知道她會生氣,還能引起她的關注,故意做出激怒她的行為。

一次路易故意把枕頭扔進馬桶里,阿婆大受刺激氣得不行,她明白自己的管教引來的只有路易的故意報復行為,竟然動心去參加正面管教家長課堂了,有時候真是不得不學習更有效的管教方式。

第二,你講的是不是真有道理。

得是危及安全的、對孩子有難以承受的損害的,以及肯定給他人造成較大幹擾的情況,你才能講得理直氣壯。

如果只是你的個人偏好,那孩子很可能不服氣,憑什麼按你說的來。

這一條就能刷掉大部分情況,很多時候我們沒那麼有道理,當然也就跟孩子講不通道理。

碰到想阻止說教一番的場景,先冷靜想想,我的要求及論證站得住腳麼?這是孩子正常的適齡行為麼?

比如孩子非要開冰箱,是不是也可以順便教孩子如何使用冰箱,信任他們有能力把冰箱用好。

如果只是你個人的特定需求,那拜託放低點姿態,請求孩子幫個忙行個方便,當然要讓孩子看到你確實不方便了。

舉個「栗子」吧。

如果我們生病了不能陪路易玩,站在他的安全角度解釋「有病毒會傳染給他」是很有用的,他有過被傳染生病的經歷,就很懂得保護自己。

他也知道不能去我們隔離的房間,多次站在房門口發獃卻不會去打擾,偶爾我們出來喝個水什麼的,路易遠遠看見就衝著我們笑,表達親密和關注,但很注意保持安全距離,如果我們靠近一點,他還會往後退。

第三,你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

你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接受覺得有理,也會以同樣的標準反過來要求你的,他們簡單的世界裡規則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如果他們發現規則建立者都不履行,那這規則就失效了,講的道理自然也就「無效」了。

很多不良行為的場景,示範比講道理更直接更有效。

講道理相對比較抽象,往往是對一個具體場景的抽象描述,上升到道理的高度,其實不便於孩子理解和模仿。

比如你想讓孩子學會說謝謝,或者學會道歉。

與其每次要求孩子說出「謝謝」或「對不起」這幾個發音,不如以孩子的視角替他們說出來,示範給他們看。

平時遇到你該給孩子道謝或道歉的場合,你也以身作則。

至於孩子什麼時候悉得模仿,就交給孩子自己作主吧,他們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佳時機。

第四,你有沒有給孩子創造容易遵守規則的空間環境,以及給孩子時間去自己努力改進。

別一方面講道理,一方面又不改變環境引誘孩子,人性禁不起考驗呀。

費死勁講道理,不如乾脆讓孩子沒有「做壞事」的機會。

比如不想讓孩子玩手機pad,就別拿出來,當然自己也別玩。

而且,孩子的改變也需要時間,讓你改點啥你也做不到立竿見影是吧。

最近路易又找到藏起來很久的iPad,開始玩以前玩的修車遊戲(他都忘記怎麼玩的了),我們沒有立馬奪走不讓玩,但每次都勸他「玩一會就不能玩了眼睛會壞的」,時間差不多就引導他去玩別的。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就「聽」道理了,拿起iPad玩的時候就自言自語「玩一會就不能玩了眼睛會壞的」,很自覺說到做到(當然不是每次,反覆是難免的,例外也是難免的)。

這說明規則已經內化到孩子身上,管教的最終目標正是培養孩子內在的自我控制力,而不是依賴於外在的威懾。

最後,別跟孩子死磕較勁,講不通的話試試變通的辦法。

比如下面要講的場景,純理性不行,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兼顧一下。

即使講道理本身,也要考慮到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用適合的語言和方式,這時候就看你對孩子的觀察和理解程度啦。

親子關係越好,你們互相越理解對方,孩子對你越信任,管教也越容易。

實在講不通就算了,這次哄哄過去,以後找機會再講。

家長的心態也要平和,幾次講不通不代表講道理沒用,別就放棄了,而能講通一些重要的方面,才應該感謝講道理解決了大問題呢。

貼一個生活中具體的場景吧。

這天臨睡前熄燈了,路易突然要求:「寶寶要吃香蕉!寶寶要吃香蕉!」 令人為難的不僅是路易已經刷牙洗漱完,還有家裡最後一根香蕉已經吃完了,賣香蕉的店估計都關門了吧。

爸爸無奈地解釋:「路易想吃香蕉,可是家裡香蕉吃完了,明天爸爸給你買了吃,好不好?」

「不好!要吃香蕉~」 路易有點急了,越沒有越要吃,還就跟香蕉較上勁了。

這可怎麼辦呢?

路易媽媽突然想到一本育兒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用漫畫的形式講怎麼跟孩子溝通的,裡面有一個類似的場景。

有個小孩也是要求要吃什麼東西,家裡沒有了,他媽媽跟他解釋他就是不接受,無理取鬧就要吃。

你實在地說吃完了要去買,買了才有的吃,這樣說沒錯,可這是很理性的解釋,沒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不買帳也正常。

書中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這樣的,那個媽媽說:「我真想給你變一個出來!」 這樣說給孩子的感覺是,你的要求是可理解的,我接納你的要求,然後用孩子式的幽默來化解,孩子一般很吃這一套。

路易媽媽決定一試,不過需要變通一下,書里的方法可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

首先,路易還不懂什麼是變魔法,他只會藏貓貓,把東西藏起來再變出來。

這可是貨真價實要變出東西來的,萬一他發現沒變出來很可能跟你急。

其次,路易還不懂虛擬語氣,不明白「我真想」意思是辦不到。

說不定他要求你說到做到,那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那怎麼變通呢?

這還得從小路易身上找答案。

有一段時間了,路易表現出一種抽象的模擬行為能力。

比如看見繪本上的好吃的,路易會假裝張開嘴「嗷嗚」一大口,然後發出吃得很香的咀嚼聲,還用語言表達:「寶寶吃到了三個又大又紅的蘋果。

」 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

這裡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插曲,最開始他展現出這種能力時,分不清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看見「餅餅」嗷嗚一口,看見「屋頂」也嗷嗚一口,吃得還挺帶勁。

這說明他那時剛明白「裝假吃」的概念,具備了在想像中完成熟悉動作的抽象能力,他樂此不疲地反覆練習著,都沒顧上把其他生活常識(比如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加進來。

很快,路易自動整合了其他生活經驗,不再亂「啃」不能吃的東西。

再後來,不用看見圖片他也可以想像出來,模擬完成熟悉的動作,而這恰好能被我們所用。

路易媽媽沒有親自出馬,而是偷偷跟爸爸交待:「你假裝給他剝香蕉餵他吃。

路易爸爸心領神會,開始了精彩的演出。

他假裝手裡拿著個香蕉,開始像模像樣剝起皮來:「路易,來,爸爸給你剝香蕉皮。

借著空氣凈化器的一點微弱燈光,路易好奇地看著爸爸手裡的動作。

他明白,床上是沒有香蕉的,爸爸也沒有出去拿,爸爸顯然拿不出真正的香蕉來。

而如果我們說給他變一個出來,或者一本正經強調「你看這有個香蕉」,一來他可能真跟你較真,二來他可能發現沒有香蕉你在騙他。

爸爸直接繞過「有沒有香蕉」這個可能引起糾紛的點,上來就演示「剝香蕉皮」的動作,路易又具備常識知道沒有香蕉,這樣就引導他向著爸爸在跟他玩遊戲的方向去理解。

果然,路易把這當成了遊戲,配合著伸長了脖子。

爸爸說:「剝好了,吃吧。

」 路易對著空氣里大致「香蕉」的位置咬一大口,很香地嚼起來。

在想像中,「香蕉」可以一次吃好大一口,兩三秒即能下肚,吃得又快又好,比現實中更有成就感滿足感得多。

就這樣,路易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我們也成功化解沒有香蕉的困境,還玩起了趣味的親子遊戲。

目前育兒書絕大多數重理念輕實踐,實踐也主要針對3歲以上孩子的觀察和互動,且案例大多是事後根據記憶整理,省略了對場景的詳細描述,過於抽象讀者難以借鑑。

然而,0-3歲是孩子更重要的發展階段,家庭是孩子更重要的發展場所,支離破碎的記憶片段無法按時間的連續性串起來,無法看到孩子的成長過程,這些背景對如何處理育兒中的問題其實非常關鍵。

只有父母好好學習育兒知識、專業的親子理念,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健康成長!

父母學堂是多位親子教育專家共同發起成立,專業幫助父母成長的線下機構。

父母學堂將為家長補上「為人父母必修的第一堂課」,在這裡,您將和專家面對面解開家庭教育的煩惱,彌補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缺失,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將來長大後成為真正的有用之人。

(圖文來源於網絡自整理)

做女人要胸懷「大」志,如果對自己的胸部不滿意,請加微信:linjiayun88(林嘉芸)粉嫩公主豐胸顧問與您一起分享豐胸知識,做堅挺自信女人。

了解老中醫安全祛斑法請加微信號xiaoxiao7153308(金小曼)與您一起分享祛斑的技巧和方法,做健康自信的女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養個孩子難嗎?很難!父母必修的十堂課

養一個孩子難嗎?很難,因為這個「養」包含了「教養」。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一方面要維護他們的自我意志和自由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和規範他們的行為,在道德規範、知識情商等各個方面讓他們...

再這樣下去,我會不會養出個熊孩子?

八個月時,犇同學回老家玩,鄰居有個小她2個月的女寶寶,我們一起去逛超市。在超市里,那位小妹妹乖得像個小貓,對比之下,犇犇簡直是個風一樣的美男子,雖然還不會走路,但並不妨礙他各處探索——這位同學會...

做父母有時候需要「不講道理」

今天外出坐地鐵碰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四歲多的小男孩,拿著一把玩具劍。在行駛的地鐵里揮舞。旁邊還有幾位老人、抱孩子的媽媽。大家都嚇得提心弔膽。男孩的媽媽,一直在旁邊喊:「某某,你快停下來,你這樣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