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自言自語,原因讓父母流淚,這個寶媽的錯誤,大家別再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諮詢師朋友講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5歲的小女孩不願意跟父母說話,總是對著玩具熊自言自語。

父母以為孩子得了抑鬱症,又急又慌,帶著孩子四處求醫。

經過多次心理治療後,女孩兒說了一句話,令她的父母當場淚奔。

女孩兒說,因為玩具不會開口罵我。

原來,小女孩兒的媽媽性格急躁,經常無意間說孩子:你別添亂了! 哭什麼哭?你怎麼這麼笨呢?......這些媽媽情急之下的口頭禪,在孩子心中居然成了嚴厲的責罵。

媽媽明明那麼愛孩子,卻忽略了那些無意無心說出的口頭禪,像一把把小刀,在孩子幼小的心上劃出深深的傷痕。

這是一個親子間溝通出現障礙的例子。

因為媽媽的責罵,孩子不再想和媽媽交流。

責罵孩子一定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麼?不一定,因為孩子們的個性不同,承受力也不同,更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孩子和我們的個性也不一樣。

有的媽媽風風火火,孩子偏偏是個慢性子,媽媽的性格大咧咧,孩子卻心思細膩,敏感脆弱。

怎樣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呢?我認為,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尊重他的天性,調整我們和孩子溝通的頻道。

用句俗話來說就是:看人下菜碟。

媽媽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聽話也有原因可以探究,別立刻教訓。

其中要留意的一是語言表達的問題,二是生活節奏的影響。

大人與孩子的對話要考慮到年齡或語言理解差異,如果媽媽用成年人之間說話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沒有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孩子可能語言的詞彙提早成熟,會模仿使用,卻不能真正明白該言語的意義,而大人又以為孩子能聽懂,相互間也會產生會許多溝通矛盾。

還有一種親子溝通不暢的表現是:給3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

講道理是文明教育的好方法,但是3歲以下的孩子可能根本聽不懂媽媽在講什麼,只能默默的等媽媽說完繼續干自己想幹的事情,媽媽口舌白費可能會很生氣,越說聲音越高,孩子可能會害怕,卻不知該怎麼辦。

媽媽不如直接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這樣和幼兒溝通比較有效果。

各位媽媽們,您在和孩子溝通上遇到過哪些問題呢?有好的經驗分享嗎?

和其他智慧家長一起關註:兒童思考力台灣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會傾聽多用描述 親子溝通要避「盲區」

剛在老家過完年返回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李文道,元宵節給身在老家縣城裡的父母打電話問候。「電話接通的那一刻一般存在兩種狀態。」李文道笑著說,「如果是爸爸接電話,一般而言,用不了三句話,通話就結...

家長教育寶寶一定用正能量話語

大人和小孩的對話難免摻雜一些反語,即使是充滿愛意的「小壞蛋」也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真的在嘲笑他。孩子語言理解能力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成熟,因而孩子對於家長的反話有時是難以理解的。面對5歲前的孩子,家長...

寶寶出生多久可以聽懂大人講話的意思呢?

現在的人都是通過語言交流,比如微信,很多老一輩,文化程度比較低的人,都會選擇語音的方式發信,為此也讓微信的使用更為廣泛,所以說語言其實真的很重要。成人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增進大家的社交關係,那麼剛出...

別讓孩子用眼淚控制父母

面對孩子經常哭鬧、鬧彆扭的情況,父母應選擇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管教立場?當孩子越哭越大聲,連帶影響父母的情緒高漲,有時難免出現言行失當的管教方式,然而,即便能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孩子真正的問題還是...

育兒丨愛,從好好說話開始...

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中提到過一個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詩作《大人》:《大人》不管誰來了看到我「又長大了」「上幾年級了」「就要上三年級」「這麼快啊上次還是一年級呢我記得」說著就來摸我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