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因偏方喪命,家長要避開處理幼童發燒的4大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作為一個3歲女孩的母親,在面對發燒的孩子時,我也曾極度緊張焦慮無所適從,也曾用盡網絡上搜到的各種方法慌忙應對。

隨著對發燒的內在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後,現在的我不再焦慮不再不安,基本可以妥當地處理孩子發燒時的種種情況。

時常有新聞報導,在幼兒發燒時,父母用偏方治療導致(http://news.sina.com.cn/s/2015-06-16/062331954716.shtml)或險致幼兒喪命(http://cq.qq.com/a/20150818/010705.htm)。

這類消息是做父母的最不願意看到的。

兒童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狀態,所以每當孩子生病時,都是父母們最為揪心的時候。

對於發燒,父母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過度小心而濫用誤用所謂的「偏方」。

發燒是什麼?家長要科學對待,既不要太焦慮也不可掉以輕心

為了讓家長們更好的處理髮燒的幼兒,有必要讓大家先了解下到底發燒是怎麼一回事,相信了解之後,大家自然會有一個基礎認知以指導措施。

首先發熱不是一種疾病,實際上是身體對抗疾病因素的生理反應機制。

發熱是疾病的表現而不是病灶本身。

引起發熱的疾病有很多,發熱既有良性發熱也有惡性高熱(如癌症、惡性腫瘤等引起,相對罕見),所以發熱並不完全是自我保護,父母對待兒童發熱切勿掉以輕心,要根據幼童的狀態及時就醫。

發燒並不是細菌或者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在對抗病菌的過程。

良性發熱是為了能夠抑制病毒和細菌在人體內的生長(多數致病菌適宜溫度跟人一樣,有研究發現,體溫每升高1℃,動物身體存在的具有潛在感染性的真菌種類會減少6%),而使身體暫時性體溫升高,最大升高程度取決於下丘腦調定點溫度改變的幅度(一般在37~40.5℃)。

發燒時體溫升高,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性則顯著增強,包括白細胞計數增加,吞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的殺菌活性和淋巴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C反應蛋白升高同樣增強吞噬細胞活性,調節炎症反應,加速組織修復。

這也是為什麼在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是血項中能夠給予醫生重要參考的指標。

降溫不是為了治病是為了緩解不適

發燒的治療目標是要緩解症狀、改善孩子的舒適度,而不是讓體溫「達標」。

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發燒是不需要專門針對退燒進行治療的,物理降溫也同樣沒有必要。

在美國兒科學會關於退燒的最新指南里反覆強調的一點是,除非是超高熱,發燒本身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且它有利於對抗感染。

一些引起發燒的疾病(比如嚴重的細菌感染)是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的,但除非孩子明顯的不適,否則並不需要進行退燒。

小兒外科裴醫生

孩子舒適度很難衡量,美國專家的共識是在39°C以上,中國醫生一般認為是38.5°C以上。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和很多育兒專家會反覆強調,孩子發燒時,關鍵看孩子的狀態, 如果孩子活蹦亂跳,那麼就不用太擔心,但是如果孩子精神倦怠,萎靡不振,則要多加留心注意觀察。

父母處理幼兒發燒的4大誤區:

誤區一:物理降溫必不可少,能有效退燒

如上所說, 發燒是免疫系統對抗疾病的反應。

病灶不除, 光靠物理降溫無法實現退燒。

物理降溫只是為了緩解孩子的不適。

而一些流傳的酒精擦拭降溫的方法,雖然可能在酒精蒸發時,讓病兒身體迅速降溫,但是同時也讓病兒暴露在酒精中毒的風險中。

物理降溫的方式有很多, 雖然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兒科指南都普遍不推薦或不認為物理降溫能提高病兒舒適度,但是物理降溫並不是完全不可用,畢竟中國指南是認為可以將物理降溫作為輔助降溫措施。

下面介紹常用的物理降溫。

以緩解病兒不適為目的,少穿衣服、開空調,有利於孩子散熱。

溫水擦浴和泡澡,如果孩子對此不抵抗,也可以考慮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溫水泡澡的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不要過高,否則容易造成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容易導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而冰袋冰敷和退熱貼,因接觸面積小,既不能明顯降溫又可能讓孩子不舒服(小兒外科裴醫生)。

個人經驗: 在寶寶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後,我也曾給寶寶用過溫水擦浴,很多時候因為燒起來後孩子本來就已經不舒服了,更想躺下休息, 此時擺弄她擦浴或者讓她泡澡,她未必舒服。

當然,有時候,她也會泡在水裡不出來,反而又有了精神,如果是這樣,倒也不錯。

事實上,自我家寶寶稍微長大一些後,大概2歲開始,就很牴觸用冰袋和退熱貼了, 可以想像,本來已經很難受了,又突然來個大冰塊, 孩子肯定舒服不了。

所以,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退燒,冰敷、退熱貼這種更多地是給家長的一種心理安慰。

誤區二:發燒就是受冷要捂汗

很多老人經常認為,發燒就是因為感冒引起的, 而感冒是因為受冷, 所以孩子發燒後,要給他們蓋後被子捂汗以退熱。

然而,由於幼兒汗腺不發達,尤其是新生兒和嬰兒,往往越捂體溫越高,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 。

由於無知,在欠發達地區,很多新生兒和嬰兒正是因為「捂熱綜合徵」而喪命。

事實上是,在孩子發燒時捂被子更危險,熱量無法散發可能導致體溫持續上升,甚至到42℃以上,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甚至高溫驚厥。

所以,孩子在高燒時,是要減少衣服,保證所處環境空氣流通,有助於孩子散熱,切勿給孩子增加衣服或捂上幾層被子。

個人經驗: 我帶孩子看病時,曾遇到一個家長給孩子裹著小被子就來了, 說孩子發燒剛剛驚厥了。

護士一看,趕緊讓家長把被子拿下來, 不要再給孩子蓋這麼多的東西, 完全不利於孩子的散熱,當時孩子父母不理解, 護士很是費了一番口舌才說服他們。

有一種冷叫做「姥姥覺得你冷」,可以理解祖輩對孩子的關心, 擔心孩子受涼,但是因為缺乏冷空氣的刺激,孩子會更脆弱。

另外, 因為發燒時病兒肢體循環會變差,手腳反而有些涼,這不是因為他們冷,而是說明他們要發起燒來了。

我清楚地記得,有次孩子發燒,當時我對物理降溫的作用認識不足, 所以還主要以泡澡的方式給孩子降溫,在孩子的體溫下降後以為就是退燒了,但是突然發現孩子手腳很涼,然後體溫迅速就升到了39°+, 著實嚇了一跳,以至於孩子姥姥用針扎了孩子耳朵放血,希望能迅速降溫。

現在想來,這些做法其實沒什麼意義的,因為病灶還在, 孩子的燒也不會因此就退下去。

誤區三:發燒後要趕緊吃藥降溫,並去醫院就診

很多家長,尤其是嬰幼兒的家長在發現孩子發燒,尤其是第一次發燒時,往往會特別緊張, 以至於希望孩子馬上吃藥退燒,或者迅速去醫院就診。

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謹慎的態度也是應該, 不過,對於發燒要區別對待。

首先,何時用藥,如何用藥,有講究。

A.38.5°以上考慮用退燒藥。

正如前文所說, 發燒是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菌的過程,能夠抑制病毒和細菌在人體內的生長,同時在和病原體接觸對抗中,免疫系統也獲得完善和增強。

退燒藥並不能治病,也不能縮短生病的時長,我們給孩子退燒只是能緩解孩子的不適感。

既然退燒藥只是緩解孩子的不適感,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不適?這個時候主要看精神狀態。

精神狀態好,就可以考慮不用藥。

不好判斷精神狀態的時候, 美國兒科指南認為39°以上,中國認為38.5°以上就可以考慮用藥了。

.推薦用藥

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是世界比較公認的對兒童相對更安全的退燒藥。

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給頻繁嘔吐、脫水的孩子用,以免產生腎損害。

對乙醯氨基酚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對嘔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劑(小兒外科裴醫生)。

C.關於是否能交替用藥?

中西方對能否交替用兩種藥,有不同的觀點。

 中方認為超高熱時,交替效果好。

 西方有明確反對交替,也有未明確反對,但強調切勿用錯量、用錯藥。

 裴醫生的意見是單一用藥,用藥量和方法參考說明書,不要自行減量或加量,且不要自己給孩子用抗生素

D.不管吃不吃退燒藥, 要給孩子補充充足的水分

如果孩子拒絕喝水, 喝點果汁也是可以的。

大一點的孩子, 也可以喝一些涼一點有味道的液體, 緩解他們的不適。

個人經驗: 我的孩子是交替的用藥的, 但是嚴格按照說明書,24小時內不超過4次。

且注意給孩子多喝水, 因為有時吃過藥沒有退燒,可能是體內沒有足夠的水分供發熱退燒。

布洛芬的藥效來的比較快,一般半小時就會見效,且藥效時間也會比較長,在起效時孩子會伴隨大量出汗,所以一定要給孩子補充水分,以免脫水, 造成腎負擔。

我之所以交替使用,是因為這兩種藥雖然相對安全,但是仍有副作用, 我的寶寶在吃完布洛芬後總說肚子痛,我估計是胃部不適, 所以我一般不會連續給她使用布洛芬。

用藥間隔,對乙醯氨基酚一般是4-6小時, 布洛芬是6-8小時,如果時間不到孩子又燒起來,39°時,我會輔助一些物理降溫, 儘量延長時間, 避免用錯藥、用過量。

其次,不同年齡段, 不同對待方式。

A. 1-3月的孩子,體溫高於38℃,應去醫院。

在這個年齡階段,尤其是新生兒期間(0~28天),10%以上的發燒是嚴重感染所致,容易導致嚴重後果。

同時,因孩子較小,鑑別困難,需要醫生的專業檢查和意見,所以需要及時把孩子送到醫院(小兒外科裴醫生)。

B. 3個月以上的孩子,判斷孩子精神狀態很重要,精神不好或伴隨有其他病狀(如皮疹,嘔吐抽搐等),要及時去醫院。

持續發燒(2歲以下的孩子持續超過24小時,2歲及2歲以上的孩子持續發燒超過3天),體溫反覆超過40℃,或者其他自己心裡沒底的情況也要去醫院(小兒外科裴醫生)。

個人經驗: 只要孩子精神狀態還好,我一般都會在家觀察3天, 並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嚴格按照說明書用藥。

但如果3天後,孩子仍不退燒,沒有緩解的跡象,且繼續反覆高燒,我則會迅速帶孩子去看醫生。

醫生往往是驗血, 然後根據血項判斷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

我寶寶在2歲多時候,患了皰疹性咽頰炎,發燒3天後仍沒有緩解跡象, 便去了醫院,雖然後來發燒的強度有緩解,但是前前後後還是燒了有7-8天。

所以,我們後來又去了醫院,其實,此時血項上並沒太大異常,C反應蛋白也在逐步下降,孩子整體精神狀態一直還可以, 即使因為咽喉和牙痛,孩子在這一周內基本沒怎麼進食,主要就是靠酸奶和果汁充飢(皰疹性咽頰炎會讓孩子很難下咽,所以涼一點的東西有利於舒緩孩子口部的不適)。

友誼醫院的醫生很負責,考慮孩子已經燒了一周了,擔心有什麼其他病菌,還是給孩子做了更充分的檢查,確定沒事後才放心,並提醒我們要給孩子補充一些維C水(維C的水的用量要聽醫囑), 以免高燒對心臟造成不利的影響。

誤區四: 發燒容易燒出很多疾病, 驚厥後會燒壞腦子

家長們之所以對孩子發燒特別的擔心,很多時候是因為擔心會燒出其他病來。

經常聽到老人說, 發燒趕緊退燒,否則燒出肺炎來了。

其實, 發燒是燒不出來肺炎的, 發燒是病狀的表現。

發燒能燒出病來?

如前所述,發燒(良性發熱)不是病而身體對某些疾病的反應。

有一些疾病在初期僅僅表現為發燒,等到特異性表現出現已經發燒數日,因此會被人們誤以為這些實質性疾病是「燒出來」,較為常見比如肺炎、腦炎等。

另一種情形就是所謂的超高溫。

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理性狀態,指某些疾病狀態下,人體體溫調節的生理機制遭到破壞致使體溫失去控制而異常升高達到或超過40℃,甚至41~42℃及以上。

當核心體溫超過42℃時,人體的很多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會遭遇實質性、不可逆性的損害,甚至可以導致死亡。

發燒能燒壞大腦?

熱性驚厥是一種幼兒發燒時常見的併發症,大多發生在6個月到5歲的兒童身上,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大概有2%~4%的人經歷過熱性驚厥。

在12~18個月大的幼兒中熱性驚厥最為常見,3歲以後發作的就不多了。

5-6歲以後自然停止。

25%有家族史。

家長們之所以害怕驚厥一是因為發作時孩子的行為很恐怖,如抽搐,翻白眼,嘔吐等,再有就是擔心驚厥會影響孩子智商。

事實上,絕大多數熱性驚厥發作的時間不超過一兩分鐘,有時甚至只是幾秒鐘,除非抽風時間很長—20-30分鐘,沒有證據表明短暫驚厥會影響腦發育、智力、行為等。

熱性驚厥本身不會造成癲癇。

(熱性驚厥與癲癇(英文科普文章編譯)—楊彩鳳)

發生熱性驚厥時,家長也不用恐慌,要讓孩子在平坦的地方側躺,解開衣物,不要限制四肢,不要往嘴裡塞東西,清理嘔吐物或液體。

等發作後穩定下來,再去醫院檢查,治療。

個人經驗:我的寶寶沒有過熱性驚厥,不過我家親戚有個寶寶熱性驚厥過,還在醫院就診的時候。

因為醫院永遠很多人,排隊時間又長,出來時又沒有給孩子帶退燒藥、耳溫槍等,所以沒有意識到孩子體溫的持續上升。

不過,孩子並沒有出現第二次驚厥, 也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現在已經長成了一位漂亮聰明的小姑娘。

所以,家長們並需要太擔心。

處理驚厥的基本措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發燒,爸媽不要慌

寶寶發燒,很多父母都會怕怕,鬧心慌!我們從發燒原因、如何處理、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小兒發燒推拿以及物理降溫、發燒偏方等為寶媽寶爸支招!什麼是發燒?發燒不是一種病,而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孩子發熱涉及...

寶寶發燒了,真的不該吃藥嗎?

最近,寶媽群里好多姐妹在討論發燒,不知道孩子現在的體溫算不算正常,到底該不該吃藥,要不要帶去打退燒針。家長們知道嗎?如果寶寶出現下面情況,就屬於發熱:(1)腋溫達到或超過37.2(2)肛溫、耳溫...

「幼兒急疹」家長如何正確應對?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病毒性疾病,也是自限性疾病,病中不需要抗生素、輸液或其他治療,即可自愈,病中側重護理,避免高熱引發驚厥、降低體內過多的消耗,精神狀態正常即可。通常會是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

崔玉濤:發燒的四個不等式+護理十七問

寶寶發燒四個不等式↓ ↓ ↓體溫高≠病情嚴重孩子發燒時,如果不是高燒,家長通常還能沉得住氣。但如果孩子燒到38.5℃甚至超過39℃時,家長就沉不住氣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發燒越高,病情就越嚴重...

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發燒

秋季天氣變化多端,晝夜溫差大,幼兒的身體嬌弱,很容易患上疾病,尤其是感冒發燒等。發燒,是孩子父母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流言和傳說的集中地,所以,有必要總結下處理小兒發燒常見的七大誤區,並通過正確...

小孩快速退燒的方法,10分鐘輕鬆get

立春已過,春天是小孩發燒的高峰季節,在照顧發燒小孩的時候,很多家長會顯得慌亂和力不從心,今天分享一些讓小孩快速退燒的方法。1. 小孩是否發燒的標準如果孩子腋下的體溫達到37.5℃,又出現一些不適...

機智媽媽會收藏 寶寶發燒怎麼辦?

相信家裡小孩生病,特別是發燒,全家人都高度緊張吧。生怕護理不當,就把寶寶腦子燒壞了。小芒果到現在2歲多發燒過4次,三次被家人感冒傳染導致發燒,一次是飲食不當,引起急性腸胃炎。今天小芒果媽咪就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