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怎麼辦?看看專家怎麼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輯說:

我家孩子老愛打人怎麼辦?想要人家玩具,人家不給就動手打。

沒啥事也會突然打。

高興了也可能打。

有時候動不動會說:「打死你!」……

上面的問題,你有沒有遇到過?是不是覺得很頭疼?

最讓人頭疼的是,你跟他好好溝通他都不明白,告訴他「不可以這樣做」根本無濟於事,無端生出深深的挫敗感。

問題出在哪裡?

今天我們整理了羅靜老師的專題答疑精華,特分享給大家。

在羅靜老師看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打人,都有不同的心理機制在起作用:

通常,一歲之前的孩子「打人」是吸引大人的注意的方式,或者自己的手部動作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歲之後的孩子,則常藉助「打」這個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三歲之後的孩子出現打人行為,則更多是行為問題,需要父母做行為引導了。

1歲前:孩子用打人來吸引大人的關注

Q1:

我娃兒8個月,老喜歡打人,誰抱著她就打誰,而且打完還笑,還會打比她大的寶寶,搶人家的東西,想著就頭疼,不知是不是因為大人老逗她導致的,怎麼改掉她的這個毛病呢?

A:

這個階段孩子對手的控制能力變強了,運用更加自如,加上有了更多自主表達的慾望,故而很喜歡用「打」來表達自己、吸引大人的注意。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握住孩子打過來的手,引導說,「你是不是想……你可以這樣……」並演示給孩子看,正確的表達愉快和親密的方法。

也有的老人很寵愛孩子,孩子偶爾伸手打了一下他,他反而高興地大喊:「哎呦我的乖孫子,可真虎實。

來,再打我一下。

」大人的反應等於給了孩子一個強化,導致孩子會以為大人是在跟他玩呢。

故而,大人不要故意逗弄孩子。

Q2:

您好!我家是男寶,現在快1歲了,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很喜歡抓東西,扔東西,見到人,手也很快,經常一不小,就被他抓傷臉拽掉一大把頭髮,怎麼辦才好?

A:

對手部的控制和運用,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進步。

可惜很多父母反應錯了。

我們不妨反思一下,以前孩子抓大人頭髮時,大人反應太激烈,如大喊大叫疼,大聲訓斥讓孩子放手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強化孩子行為的信號。

所以,下次請試著不要太過激反應。

你完全可以輕輕握著孩子的手,告訴他不要抓頭髮,並讓他鬆手,再轉移孩子注意就好。

或者,在發現孩子有要抓大人臉或頭髮的企圖時,假裝將孩子摟起來,與孩子玩別的遊戲就好。

Q3:

你好,寶寶九個月了,老是自己打自己的頭,這是怎麼回事?會不會有什麼隱患?

A:

可留意一下,孩子通常會在什麼情況下打自己頭。

他這麼做,可能是在通過自己的動作吸引大人的注意。

不妨多抽一些時間陪伴孩子,跟孩子說說話,玩玩遊戲。

觀點:多給孩子關注,可通過遊戲轉移孩子注意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的打人(尤其集中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是他們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關注。

因為他不會說話,他特別想希望你關注他的時候,剛好他的手部動作已經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這個時候,他就可以用手的語言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關注一下我。

如果你發現自己家裡不到1歲的小寶貝總愛用手抓、掐人,要怎麼做?

第一,不要故意逗弄孩子;第二,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供手部探索的玩具;第三,當孩子有「打人」動作時,輕輕握住孩子的小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逗逗他玩。

因為孩子需要你多給與他一些關注了。

如,父母可在孩子伸手過來時,與孩子玩小手貼臉、或點鼻子找耳朵、抓小手、擊掌等遊戲,讓孩子了解原來還可以這樣玩,而不僅僅是拍打。

1歲前孩子用打人來吸引大人注意。

1-2歲:孩子藉助打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Q1:

我家孩子兩歲總是打人,跟小朋友玩手腳很重,一不小心就將對方打得哇哇哭;遇到不痛快、發脾氣的時候呢,更是見誰打誰,大人哄她,就更是拳打腳踢,愁死了,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A:

需要看到,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有了想與人交往的願望,會嘗試跟人交往,但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如何更好地表達善意,和與對方交往的意圖,故而難免弄疼對方。

父母可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技巧,如表達喜歡可輕輕拉拉對方的手或抱一抱對方;想要對方玩具,需要徵詢對方意見:「我能玩一會兒你的玩具嗎?」平時不妨跟孩子玩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模擬怎麼跟小朋友交往,教給孩子簡單的社交技巧。

察覺孩子有打人意圖時,可輕輕握著孩子的手,教給孩子具體如何做。

同時,這個階段,孩子也會通過「打」這種最直接、簡單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要盲目哄,需要看到孩子的情緒,與孩子共情,幫他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如大聲說「我不高興了。

」甚至引導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發泄自己的情緒,比如撕紙,比如打枕頭,再比如靜一靜,等等。

Q2:

寶寶一歲4個月,脾氣很大,也很不聽話,什麼都想要動、想要,不准他玩他就哭,他要的東西不讓拿他就急,不如意就動手打人,甚至上手搶。

大人怎麼跟他溝通都不管用,跟他好好講沒用,打他也沒用,到底該怎麼辦?

A:

一歲多的孩子還無法進行換位思考,因此無法很好地理解大人的苦心,反而可能會習得和模仿大人的打人行為。

所以,建議父母儘早停止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暴力行為。

另,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更多的自主意識,父母需要意識到這一點,並給予尊重,鼓勵孩子的自主探索行為。

在探索過程中,孩子也更容易遭遇受挫情緒。

因為他們還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闡述自己的感受,故而會更多地通過「打」的動作,將未被大人看到的情緒表達出來。

所以,我們說,這個階段孩子打人,更多是他有很多需求沒有得到關注,很多情緒沒有得到滿足導致,所以大人要嘗試多觀察孩子,觀察他的需求,並嘗試向孩子解讀他的行為以及需求,讓孩子知道,「哦,對,我想要某個東西。

」「我希望媽媽抱抱。

」「我累了。

」「我傷心了。

」……

Q3:

我家寶寶1歲9個月了,經常發脾氣,一發脾氣就打人咬人,告訴她不許咬人根本不聽,怎麼辦啊?

A:

孩子有權利發脾氣,大人不僅需要清晰認識到這一點,同時需要做好隨時面對孩子壞脾氣的準備。

如,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當下驚慌失措或說教,因為孩子哭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在自己的感受上和尋求你的安慰上,對其它並不在意,也沒有精力去在意。

試著用目光安撫孩子,輕輕觸碰他的臉、手,摟他在懷裡。

讓孩子體會到,你是明白他和理解他的。

等孩子哭完,你可以再告訴孩子,下一步該怎麼辦,或者和孩子商議解決問題。

對於3歲前的小寶寶,如果孩子哭鬧不止,你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這個方法通常會很有效果。

但一定要轉移到另一個新奇和對孩子來說有趣的東西上。

孩子情緒平復後,父母還可以跟孩子談他情緒失控這件事,教給孩子認識自己情緒,以及處理自己情緒的辦法。

如果孩子還小,1歲左右的,不能清楚表達,媽媽需要抱起孩子說:「寶寶,媽媽帶你看看更有趣的東西」,不要跟孩子說太多道理,他不會樂意聽。

Q4:

我家寶寶一歲四個月,脾氣暴躁倔,喜歡耍賴,也喜歡動手打人,太小了溝通不了,該怎麼去教他不去打人呢?家人帶孩子沒什麼耐心,平時動不動就會打他,我想問,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該不該打?

A:

注意到你說,孩子太小溝通不了,對此我不認同。

溝通不僅僅是語言的,更多是語態和身體動作的,其實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三四個月左右),就能夠敏銳地感知大人的情緒,並嘗試與大人交流了,大人需要更多去觀察和破譯孩子的身體動作語言,而不是找託辭。

孩子是有樣學樣的,大人是他模仿的對象,所以父母請先以身作則,不要打罵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嘗試表達自己的開始,大人要耐心引導孩子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

如,孩子想要什麼東西,他雖然說不出,或說不好,但他通過咿咿呀呀的語言,通過身體和手指的動作,在向大人表達。

這時,你不要什麼都不說就拿給他,最好是試著翻譯孩子的動作語言:「哦,我們寶貝是想讓我拿糖果呀,是這個嗎?紅色的糖果。

」甚至引導孩子重複他想要的東西,並引導孩子說「謝謝」,嘗試引導孩子通過恰當的方式更好地表達自己。

觀點: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幫孩子確立邊界

1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希望自己做主,但是同時也開始遭遇大量的限制,包括自身能力的局限,以及大人的各種設限。

因此,他們開始更頻繁地出現負面情緒。

很多孩子這個階段打人,是他在表達一種情緒。

這個情緒不一定都是負面的,當然也可能是很興奮的情緒。

若孩子的很多需求沒有得到父母滿足或者回應的時候,或者是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絕的時候,他們會主動發出「打」的行為。

因為孩子還沒有任何邊界概念,手部力量也還沒有發展好,沒有輕重,所以他們就會失控打到你。

而你也的確會認為,孩子打人了。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帶著情緒地「打人」,別反應過大,或者大怒。

孩子只是還沒學會用別的方式去發泄自己的情緒。

這時,我們就可以把他的這種發泄方式內化到一個遊戲中去。

比如孩子正要打你,你拉起孩子的小手,玩個遊戲,同時配兒歌:

爸爸看、媽媽瞧,寶寶的小手在這裡;爸爸看、媽媽瞧,寶寶小手不見了……

這種小遊戲的方式,可以幫孩子宣洩情緒。

同時,孩子也學會了:我不高興的時候,除了打人,還可以做點別的事情。

1~2歲的孩子藉助打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3歲之後打人的孩子,大都有行為問題

Q1:

我家孩子老是發脾氣,有什麼不如意就發脾氣!自己工作忙,都是奶奶帶。

現在發現孩子問題好多,但想要糾正好像較難,該怎麼辦?孩子4歲多。

A:

3歲之後的孩子經常出現打人行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即孩子極度的渴望,父母能夠跟他在一起,去看見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

所以,這個時候大人不要對孩子的打人行為上綱上線,一方面多給孩子關愛,另一方面對孩子的行為做引導。

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很好的邏輯思維了。

他們是可以分析事情的,也能懂得結果為何,以及他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那個後果。

所以,父母需要跟孩子一步一步去分析。

最終讓孩子明白,打人的確是一種解決辦法,但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更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採取更為有利的方式去搞定一個事情。

另,父母需要看到,老人帶孩子,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生理方面的需求,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更多以寵來滿足。

這很容易讓孩子的行為失控。

所以,父母再忙也需要抽時間來陪伴孩子,以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跟孩子做心理溝通,讓孩子依賴和信任父母。

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有機會更好地引導孩子行為。

而且,孩子三歲之後,其社會化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父母在跟孩子做交流和溝通的同時,也是在跟孩子做人際交往的嘗試和示範。

孩子需要父母為他上這一課——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如何更好地理解對方情緒,甚至是表達自己的情緒等。

Q2:

我家寶貝三周了,喜歡跟小朋友玩,但是玩著玩著就打架,別人拿她東西她不讓就打人家,等會又玩一起了,怎樣才能讓她學會分享呀!

A:

0-4歲階段的孩子處於無律階段,這個時候的他們不能很好地將自己和外界分開,所思所想又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故而在遊戲中通常表現為按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強行要求他們分享,就如同要求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跑步一樣,不僅不利於孩子物權觀的建立,還可能打擊到孩子的社會熱情和興趣,造成孩子的恐懼或焦慮。

父母要怎麼做呢?

促進兒童和同伴之間形成合作關係,是使兒童擺脫這種自我中心的唯一方法。

不妨營造一個溫暖安全的氛圍,平等對待孩子,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大家一起玩;鼓勵孩子給大家分發物品和玩具,對孩子樂於親近他人的行為給予鼓勵,讓孩子在願意分享之前,先樂於「共享」。

平時不妨帶孩子多跟同伴交往。

觀點:用愛修補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的社交

3歲到6、7歲的大孩子,他們頻繁有打人行為,父母需要考慮到孩子是否安全感缺乏。

你的孩子,他可能正極度的渴望你去陪他,去看見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

這是一個重要前提。

如果安全感的問題不解決,再多的管教都是扯淡,根本無法奏效。

一個孩子能夠心甘情願規範自己行為的前提,是他得到了愛的滋養。

唯此,他才能夠發自內心愿意去同樣以愛和友善回報他人。

那麼父母如何引導?

全程避免嘮叨式的批評指責以及武力解決問題,確保父母自己情緒的穩定。

過於嘮叨,或者採取武力,只說明父母的無助——這沒有更好辦法時才會被採取的下策。

多陪伴孩子,陪伴過程中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湧現。

建立了好的親子關係後,再一起跟孩子一起商議改變問題行為的方法。

一旦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及時鼓勵。

這肯定會是一個比較耗時耗力的過程,所以父母也要做好思想準備,並需要在孩子上小學之前,矯正好孩子的行為問題。

可以說,孩子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或打人,大都是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緣故。

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的行為,需要先看到孩子的心理,關注到孩子的情緒。

否則,要麼引導無效,問題照舊;要麼引導不恰當,反而讓孩子的打人變得複雜起來,使打人行為固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歲孩子生氣就打人怎麼回事

孩子打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如果他本能地覺得受到了侵犯,語言能力又沒有發展到可以有效地跟別人溝通,那就只好用拳頭「說話」了;二是他不過是想跟別的寶寶交朋友,但又不知道怎麼...

培燕媽:寶寶愛打人的三大根源

有的寶寶生氣時打人,有的寶寶高興時打人,有的寶寶不僅打人還咬人,有的寶寶既打小朋友又打爺爺奶奶……如果養成習慣,他將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父母真為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為擔心呀!不滿3歲的寶寶打...

原來寶寶打人都是因為這個... 教你三招化解

不滿3歲的寶寶打人,其實是用這種攻擊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願望或感情,但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會改」的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幼兒期「打人」的習慣會影響寶寶一生!曾有心理學家對600名受試者進...

兩歲孩子容易扔東西,喜歡打人愛哭,怎麼辦?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媽媽抱怨今天自己小孩又扔玩具了,自從進入兩周歲整,不知道為什麼常常會扔東西,不管什麼東西都亂扔!吃飯時的小碗、小勺、做遊戲時的積木塊、自己的絨毛娃娃……只要是他抓得到的,想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