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總是愛「告狀」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師,豆豆又在偷偷玩橡皮泥!」

「媽媽,哥哥今天趁你不在家,又偷偷看電視了!」

「媽媽,今天在樓下玩的時候,鄰居小美搶我的玩具了!」

有些孩子總是熱衷於打小報告,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事,不管是不是與自己有關,都要去和老師或者家長「告個狀」,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凡事都要尋求幫助,有的家長則擔心孩子愛惹是生非。

其實打小報告也是孩子心理訴求的體現,不同的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初衷和目的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孩子都是為什麼打小報告呢?

吸引大人的注意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非獨生子女家庭或幼兒園裡,有些孩子就會通過告狀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比如說,老師不讓孩子吃太多的糖果,結果有一個孩子沒忍住,多吃了一塊,另一個孩子就會去告狀說他多吃了一塊糖。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言外之意就是:「他多吃糖果了,我沒多吃,我比他聽話比他乖」。

孩子希望老師能關注自己、表揚自己。

▶面對這種情況,長輩要做出積極的回應,及時肯定孩子做得對的地方,同時也要提醒孩子,不僅要學會發現別人的錯誤,還要善於觀察別人的優點,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別人,幫助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尋求大人的幫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和小朋友發生矛盾和衝突,由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就會處於劣勢,會被其他小朋友搶走玩具、被孤立等。

這時候孩子就會通過告狀的方式,來尋求家長或老師的幫助,讓大人來保護自己。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們要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告訴孩子誰是對的,誰是不對的,讓孩子自己決定是直接要回被搶的玩具,還是讓其他小朋友先玩一會兒。

家長們切記不要替孩子去溝通,孩子們的事情,要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詢問大人的意見

有些情況下,孩子看似是在打小報告,其實是在詢問大人的意見,因為他自己不確定這件事情能不能做,做了之後父母會不會生氣,於是就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試探」一下。

比如說,妹妹看到哥哥在玩遊戲機,自己也想玩,但是他知道媽媽平時不允許他們多玩遊戲機,於是他就去打小報告,說:「媽媽,哥哥在玩兒遊戲機呢!」,如果媽媽批評哥哥並沒收了遊戲機,那就是不能玩了,如果媽媽說沒關係,可以玩一小會,那麼她就可以也去玩一會遊戲機了。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們在回應孩子的告狀時,一定要給出一個明確的態度,可以或者是不可以,並向孩子說明原因。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妹妹,因為今天哥哥把作業都完成了,所以他可以玩一會遊戲機,如果你的作業也完成了,你也可以玩一會兒,單數如果沒完成,你就要先寫完作業才能玩。

這樣明確的表態能夠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型

舉個例子:在幼兒園小A看到小B在欺負小C,於是小A就去老師那裡告狀,說小B欺負小C。

雖然這件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但是他知道欺負小朋友是不對的,但又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件事情,於是就告訴老師,讓老師來解決。

▶面對這種情況,成年人首先要正面肯定孩子的行為,並表揚孩子的正義感,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在多管閒事,然後幫助孩子們處理小朋友們之間的矛盾,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長的煩惱:我家有兒「愛告狀」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中,往往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但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卻發現我們其實有著很多不為大人所知的煩惱,也曾經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許我們在無助中度過了很多歲月,我們的孩子應該更加享受成...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

作者:程博士育兒老師,他又在玩沙土!媽媽,哥哥搶我玩具!孩子熱衷打小報告,家長總會擔心這意味著孩子的求助心理過於強烈、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但其實不同情況下孩子打小報告的初衷和目的是不一樣的,...

可怕,孩子成了「告密者」!

孩子愛打小報告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會不會對性格養成帶來不好的影響?老師、家長眼裡司空見慣的小報告,曾是幾代人校園記憶里最熟悉的部分,今天也依然是家長和孩子關注和討論的焦點。拉著老師或者家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