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幼兒園園長:這4個原因很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上幼兒園,很多家長比孩子更焦慮,總是擔心孩子冷了、餓了,或是哭了、尿了。

送孩子去幼兒園後,家長回到家裡或者辦公室依舊坐立不安。

那麼問題就來了: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分離焦慮的漩渦中,不知道要怎麼抽離出來。

往往,父母越是焦慮,孩子的分離焦慮就越嚴重,因為分離焦慮是雙向的。

孩子的焦慮越深,對幼兒園越抗拒,就很容易出現一個現象——一上幼兒園就生病。

十個孩子八個怕上幼兒園,還有兩個一到幼兒園就生病

媽媽,我肚子疼;

媽媽,我有點想吐;

媽媽,我頭疼;

媽媽,我發燒了;

……

每次送孩子上學或者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總是會出現身體上的各種不舒服。

帶他們去醫院檢查卻又檢查不出任何問題,一旦告訴他們不用去上學的時候,症狀就會有所緩解甚至會消失。

於是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是裝病而逃避上學。

其實,當孩子出現頭痛、肚子痛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時,有可能是真的病了,是心因性疾病——上學恐懼症。

心因性疾病是由精神或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臨床上表現為神經或神經系統為主的一組症候群。

這類病最大的特點就是檢查不出人體器質性的變化,症狀與客觀體徵不相符,換句話說,心因性疾病是心理問題的軀體化表現。

上學恐懼症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

它的主要特點是對「上學」這一特殊事件產生恐懼,導致孩子對學校或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焦慮、恐懼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也往往促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或者消化道功能紊亂,從而出現肚子疼、發燒等情況。

找准原因,消除上學恐懼症

其實,孩子對上幼兒園產生焦慮、恐懼都是正常的,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引導孩子處理好這種焦慮、恐懼的情緒,孩子的上學恐懼症自然就消失了。

一般來說,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主要是以下 4 個原因。

原因 ❶:「媽媽,我捨不得你」——與家人分離焦慮

對於孩子來說,上幼兒園這件事,可算得上是他出生以後生活中最大的變化:

  • 他第一次獨自一人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 第一次面對陌生人;
  • 第一次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入園前,孩子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從沒離開過。

突然被送到一個陌生的壞境裡,孩子心生恐懼:

今天爸爸媽媽把我送到幼兒園門口就走了,不見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他們說下午來接,但下午還要多久?好像等不到頭……

同時,孩子還需要去適應新環境、新人群,以及生活規律的改變,這些重大的改變會讓孩子感到不安,他希望能夠以「得病」等方式滿足和家人在一起的需要。

這樣的「上學恐懼症」通常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尤其是剛入園不久的幼兒和入學不久的小學生。

解決方案:

孩子初上幼兒園哭鬧是難免的,此時特別需要家長拿捏好自己的態度,既要關懷孩子,又不能縱容孩子的脆弱。

家長離開時要對孩子說「再見」後才離開,也鼓勵孩子對父母說「再見」,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媽媽什麼時候離開,而且是他和媽媽說再見的。

促進他為自己行為負責,更有勇氣地去面對新環境。

還可以跟孩子約好一個相聚儀式,比如擁抱,增強孩子對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的確信。

同時,準備一些孩子日常用的小杯子、小碗,孩子喜歡的玩偶等,幫助孩子減輕與爸爸媽媽分離時的焦慮。

另外,我們和孩子聊幼兒園生活,不要說負面語句,而一定要說正面的話,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比如:

  • 「今天你交到了幾個好朋友?」
  • 「今天是不是老師又抱你來著?」
  • 「今天你又玩了幼兒園裡的哪一個新的玩具啊?」

Tips:那麼,父母焦慮怎麼辦呢?

北京大學附屬幼兒園科教研室主任、園長助理趙紅梅老師告訴我們,從她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孩子一般和父母分開後,最多也就哭 5 分鐘,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注意力基本上也就是 5 分鐘。

等老師把他帶到班上,他看到有很多小朋友,有很多玩具,還有和媽媽一樣溫柔的老師會帶他們玩各種遊戲——當他有很多事情做的時候,就沒精力再去焦慮了,他很快就會把爸爸媽媽給忘到腦後,投入到豐富精彩的幼兒園生活當中去。

所以,要緩解孩子分離焦慮,首先要控制好你的焦慮情緒。

即使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分離焦慮,但我們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分開時,堅定而溫柔地跟孩子說「再見」,轉身後立刻走開,不要在幼兒園門口猶豫徘徊。

原因 ❷:「我自己不會吃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

我家姑娘現在 24 個月,送幼兒園快半年了,還是不適應。

她很膽小,尿褲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師說,經常穿著濕褲子;用勺吃飯不怎麼利索,每次在幼兒園都吃不飽,回到家還得吃;不敢正眼看老師,受到表揚也就瞄一眼老師就不好意思地轉開了;每次回到家就要粘著我,一分鐘都不離開;每天早上去幼兒園都會哭,抱著我不撒手。

幼兒園或學校生活制度跟家庭生活會有很大不同,比如:上課的時候要在教室裡面而不能去外面玩,下課之後才能上廁所,要自己吃飯、穿衣服。

這些問題常會讓孩子心裡感覺不安、擔心、害怕和驚慌,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的兒童甚至會出現極端恐懼,會大哭大鬧不肯去幼兒園。

解決方案:

孩子跟成人一樣,對待不熟悉的環境、人,或者是害怕的事物,不自覺地會採取逃避的方式應對,只是孩子的反應更直接,父母需要理解。

這時候需要父母:

  • 在家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相信他的能力。

    如引導孩子自己好好吃飯;教會孩子跟老師說「我要喝水」「我要小便」等。

  • 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兒園好玩的事情,引導孩子多說一些幼兒園的事,多表揚孩子。

    媽媽對孩子的讚揚,會激勵孩子更喜歡幼兒園。

  • 做好孩子與老師溝通的橋樑。

    多與老師溝通,及時將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並從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園的生活玩耍學習的情況。

原因 ❸:「我害怕老師」——對任課老師不適應

我的女兒今年 4 歲多,上中班,今年她的班主任換了。

其實還是以前的老師,是小班時候的帶班老師,但現在成了班主任。

從這以後,她上幼兒園的牴觸情緒就特別大,每個星期幾乎有兩三天說不去上幼兒園。

我問她原因,她就說這個老師特別凶。

昨天晚上孩子又哭著說不去幼兒園,她一直說她害怕。

在孩子心中,老師就是愛的使者和保護神,但是當老師偶爾因為他們犯錯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陷入焦慮和無助的境地。

解決方案:

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最大的負面問題就是挨老師批評。

因此父母在接孩子回家的時候不要問「今天乖不乖,表現好不好?」「今天老師表揚你沒?」這樣帶有和負面評價有關的問題,會讓孩子很難回答,並且這種指向評價,會讓孩子患得患失,增加上幼兒園的壓力。

家長可以問一些具體的、容易回答的問題,比如「今天做了什麼遊戲?」「中午吃了什麼飯?」這一類問題只需簡單回憶,孩子進行客觀陳述即可,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當然,如果孩子主動跟家長說老師今天表揚我了或批評我了,家長要真誠以對,分享孩子的自豪,或語氣平和地問問為什麼,想辦法化解孩子的心結。

如果孩子出現問題與老師有關,父母要主動與老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要相信大多數老師本身對孩子是沒有惡意並希望孩子開心入園的,不妨多給老師提供一些孩子的信息,如喜好、性格特點等。

原因 ❹:「我怕交不到朋友」——社交能力比較差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裡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

解決方案:

如果孩子怕交不到朋友,可以告訴他見到陌生人害怕是很正常的,自己要先主動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放學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邀請班裡其他小朋友和家長在附件合適的空地一起玩 10~20 分鐘,或者可利用周末把幼兒園的小朋友請到家裡來玩或組織一些集體活動,通過這種再認識,消除孩子的孤獨感,讓他覺得自己「有朋友」。

如果孩子特別害羞的話,父母可以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忙協助孩子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去。

如果這 4 個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自然會大大減少,生病這個現象也會慢慢好轉。

因此,當孩子生病卻在醫院檢查不出任何問題的時候,那就有可能是心理因素所引起,家長需要注意,在情感上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好這幾招,兩個星期內輕鬆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上文提到,兒子前三天的幼兒園生活貌似適應得不錯,上學不哭也不鬧,我心裡暗自鬆一口氣的時候小子就開始發飆了。第三天的晚飯時間,正在吃著飯的小傢伙突然就很委屈地哭了起來,一問他為什麼哭,小傢伙回答:...

做好各項準備,讓寶寶入園不吃虧

幫孩子選擇一個滿意的幼兒園,只是打響了「幼兒園戰役」的第一炮而已,此時必須戒驕戒躁,腳踏實地靜下心來,開始著手做好寶寶入園前的四大準備:心理準備孩子對陌生環境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感,所以父母要提...

最困擾父母的6大育兒問題,你是否也深陷其中?

很多兒童教育的問題往往都被大家忽略了,但是當這些問題再出現的時候家長們又手忙腳亂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小問題,處理這些小問題對於年輕父母來說真是夠頭疼的,但是孩子們正是在這些問題的伴隨下漸...

孩子一上幼兒園就生病?真相原來這麼驚人!

有專家團隊利用6個月時間,對廣州、上海、北京三地的幼兒園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八成孩子具有入園恐懼症,這些症狀包括哭鬧不肯入園、入園後變瘦、容易飢餓、焦慮引發睡眠不佳、家長焦慮等。幾種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