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心事問答】

Q:女兒上學前班了,最近在她的書包總是發現有很多文具,橡皮呀、鉛筆呀:問她從哪裡來的,她一會兒說是小朋友送的,一會兒說是自己撿的,經過再三逼問她才承認是從小朋友的文具袋裡拿的,遇到這 種事情該怎樣處理呢?怎樣能讓她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A: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常會碰到小孩子未經別人允許就私自拿別人東西的事情,這往往令我們比較頭疼,我們既要搞清楚其中的原因,還要注意教育方法,同時也要顧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案例】

我家兒子7歲半,有一次我看到他在家玩一個玩具,我從來沒見過,就問是哪來的,他說在同學那兒拿的,我問他同學知不知道,他說不知道,我懷疑他是不是偷偷拿了人家的東西,真是傷透腦筋。

幼兒時期,孩子的物權意識薄弱,對物品所有權的是非概念混淆,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誤以為自己喜歡的。

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走,這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導致的,這時候是「誤拿」而不是「偷拿」。

上學的孩子已經發展了明確的物權意識,能夠掌握行為規範上的對錯概念,你要督促孩子嚴格遵守「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應該自己買,或者向別人借,不能隨意占有。

明確了是非與對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之後,孩子就能明辨品德上的好與壞了。

【專家分析】

心理學家認為,3歲前的孩子看到他喜歡的東西,不與別人打招呼就拿了。

這年齡階段的孩子不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所以家長也不要去責怪。

可以對孩子說,「我們家裡也有許多玩具」。

真正的「偷竊」行為是發生在4一5歲之後。

據一個兒童心理諮詢門診的資料,44名有不同程度「偷竊」行為的孩子 中,6.8%名是在4一5歲時拿家裡的錢;63.7%發生在小學階段; 29.5%到12歲以後才有「偷竊」的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物權意識,開始以「占有」為目的去拿別人的東西, 其心理動機大致可以分為:

心理平衡動機

看到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沒有,也想要。

兩個一起玩兒的小夥伴,看到其中一個有奧特曼的玩具,另一個沒有,就會產生一種據為己有的想法。

好奇心理

孩子看到沒有見過的東西,出於好奇就想據為己有。

比如看到鄰居叔叔有一塊精美的手錶放在桌子上,就趁其不注意,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環境影響

這主要是指父母,家庭以及周圍同伴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

心理缺陷

主要是指家長對孩子的關愛程度和方式不當,於是孩子通過拿別人東西的方式來彌補心理缺陷。

典型的例子就是家長不給孩子零花錢,於是就會出現孩子「偷」父母的錢.「偷」超市或者商場東西的現象。

懲罰誤區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打」才是改正「偷竊」行為的最好對策。

其實錯了,打得厲容,就疏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他更會感到孤獨,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哪一個有「偷竊」行為的孩子是被父母貴打後改掉的?相反,偷竊的行為非但沒有改掉,而且不敢回家,流浪在外。

與社會上的浪子交往,被他們所利用,最後走入歧途,甚至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

【微童年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早期的偷竊行為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孩子將來的健康發展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家長們必須要重視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如何矯正孩子的偷竊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 建立物權的概念

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他專用的日常用品,例如碗筷、衣服、鞋子 等不要和人混用,幫助他從小建立「我的」「你的」「他的」的概念。

給孩子一個房間或一個他自己的地方來放,他自己的東西,讓他自己管理。

同時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私人領域,不經同意,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還有,幫助孩子養成徵求別人同意的習慣,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之前一定要徵得別人的同意,而別人要向他借東西的時候同樣也必須要徵得他的同意。

例如,要借孩子的鉛筆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問他,如果孩子同意借,不要忘了說聲「謝謝」,用完以後一定要歸還。

* 信任孩子

孩子背著爸爸媽媽拿別人的東西,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他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心理不一定就有「偷」的概念,因此父母不必大驚小怪,而應該巧妙地讓孩子講清楚來龍去脈,如:我喜歡這個東西,可是 家裡沒有,我就拿了別人的,他欺負我,我就拿他的東西,讓他找不著……父母應該相信孩子不是有意去偷別人的東西,即便是因為發泄不滿的情緒有意去做的,父母也要耐心地跟孩子講清楚道理,說明這樣做是不對的,鼓勵孩子把東西歸還給人家,只要孩子把東西還回去了,就應該表揚他。

這樣孩子明白了事理,並體會到父母的信任,類似的事情就會避免發生了。

* 分辨是非

孩子年紀小,經驗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差,需要成人用淺顯的語 言和直觀的方式進行教育。

例如講故事、做遊戲等方法,讓孩子體會故事、遊戲中小朋友丟失東西後的著急心情,感受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掌握正確的行為規範,不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 榜樣作用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他們模仿的對象首先是父母。

因此,父母首先要嚴於律己,不要貪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如果發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應該耐心教育,讓孩子及時歸還,並且告訴孩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應該拿,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孩子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養成良好的行為慣。

總之,對孩子的「拿」、「偷」行為一定要引起重視,並採取科學的方法策略加以引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孩子「偷」了家裡的錢,你會選擇打他嗎?

我們金程·財學院一直所努力的方向就在於兒童財商的培養,可前兩天我們公眾號的後台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她很苦惱地和我們傾訴了這樣一件事:她發現孩子居然有「偷錢」的行為。小編也把問題拋在辦公室和家長群...

如何教育孩子不去拿別人的東西

大家好,我是四年陪伴,最近有很多家長都在問我一個問題,如果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現在普遍家庭都是獨生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是個德品雙全的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確會經常碰到小孩子在未經別人同意...

孩子太霸道怎麼辦?解決方式很簡單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於是孩子很容易養成霸道的習慣。如果不及時對孩子進行改正教育的話,就會對以後的性格造成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去解決這類問題。首先,分析孩子霸道的原因是什麼孩子霸...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怎麼對待兒童偷竊行為?好伊貝這樣說

許多家長對寶寶的偷竊行為非常敏感,認為寶寶偷了別人的東西就是學壞了,會覺得非常憤怒和不解,寶寶有不缺那些東西,為什麼她會偷別人的東西呢?很多家長都會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很多情況下,寶寶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