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竟然「偷」家裡的東西!怎麼辦?學學美國媽媽如何巧妙應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11-17 藍熙 靈豆寶寶

兒時,我們總聽到老一輩的老人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這句話就像真理一樣深深的印在現在大部分父母的心裡,一旦孩子發生了類似「偷拿」行為,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無法接受,似乎看見了自己的孩子長大「偷金」的情景,並因此給孩子下了「偷竊」的定義,自己被自己的「想像」嚇壞了。

孩子出現「偷拿」行為並不一定意味著品德問題,孩子年齡小,偷拿行為與成人的偷竊不能一概而論,其實在很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一個階段。

家長該如何科學對待呢?

孩子為什麼會偷拿?

原因1:「我"的是非界限模糊

年齡較小的孩子,是非界限模糊,他們內心沒有規則,缺少現實感。

明明不是自己的東西,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幻想,把東西認為成是自己的。

此外,2-3歲的孩子沒有「你的」「我的」之分。

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沒有「你的」「我的』概念。

他們會認為凡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過來據為己有。

這時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能說偷的,因為這時孩子的行為是無意識也是無道德之分的。

原因2:」我「的需求未被滿足

通常來說,孩子偷拿是因為他們很想得到某一樣東西,可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偷是他們想到的唯一一個辦法。

大部分這種家庭,父母對孩子花錢的把控很嚴格,很多父母基本上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不需要,甚至有的父母粗暴地拒絕孩子的要求。

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還因為父母的態度,而隱藏或壓抑了慾望,在某種時機中就會爆發出來,表現為偷拿行為。

原因3:"我"有不良榜樣的影響

有些有偷竊行為的孩子,要考慮其背後是否有慣偷唆使。

在很多時候,一些孩子為了在同齡的孩子當中表現自己的勇敢,而去嘗試這種偷竊的冒險行為。

另一方面,孩子偷拿家長錢,好多也是因為受周圍同伴行為的影響。

看到同伴能夠悄悄地拿到錢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存在僥倖心理,因此也就產生了模仿的行為。

孩子的模仿有時不僅來源於自己的朋友,還有自己的父母。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絡上流行一個「偷菜」的遊戲,爸爸媽媽網上「偷菜」,小孩則認為偷是一種快樂,在現實中玩起了「真偷」的遊戲。

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原因4:「我」的感情需求未被滿足

美國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喪失自信心的孩子。

很多偷東西的孩子是沒有歸屬感的表現。

他們對父母愛的缺失,使得孩子感到孤獨,情感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他們會認為自己有權利傷害別人,因為沒有人在乎他們,這讓他們很傷心,最終導致了這種行為的發生。

怎麼處理孩子的偷拿行為

讓我們學習這位美國老太太正面管教作者簡.尼爾森介紹巧妙做法吧。

STEP 1:引導孩子說自己偷東西和被偷者的感受

當你知道孩子偷拿了東西,不要試圖用圈套式的問話給孩子挖陷阱:「這是你偷的嗎?」,而要告訴孩子:

「寶貝,我知道你偷了東西,我小時候也有過一次,我當時覺得很害怕、很內疚,你這麼做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你想過店主發現東西被偷之後,會是什麼感受嗎?"

很多孩子沒有想過這些問題,父母這樣溝通可以幫助孩子獲得同理心,學會關心別人。

STEP 2 :專注於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偷了東西,要專注於如何把東西還回去或用錢進行補償,而不是責怪孩子。

要告訴孩子:偷來的東西必須還回去。

並且幫助她制定一個她能承受的還錢計劃,並每周從她的零花錢里扣除。

要保存這一份還款記錄,以便孩子能看到自己做得怎樣。

STEP 3:鼓勵孩子歸還物品

當孩子歸還物品時,你需要提供支持,不要懲罰,不要同情。

要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會感到害怕和尷尬,但這是我們有時為了糾正錯誤不得不經歷的。

當孩子願意承認錯誤並且努力改正時,我們需要讚賞孩子。

如果你在家裡發現了孩子朋友的玩具,你需要說:

「我相信小牛很想念這個玩具。

讓我們給他打個電話,讓他知道玩具沒有丟,並且我們一有時間就給他送過去」。

怎麼預防孩子的偷拿行為

1 建立規則和物權概念

從小在家裡貫徹一種規則,比如這是爸爸的,這是媽媽的,未經允許不能隨便動。

當然,前提是孩子的東西父母也不要隨心所欲地處理,要聽孩子的決定,或讓孩子自己管理。

當孩子喜歡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等物品時,要明確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動,更不能隨便拿。

必須徵得小朋友的同意後才可以玩,而且玩完後要立即還回小朋友,並要謝謝小朋友。

慢慢與孩子建立一種物權規則觀念。

2 給孩子適度零花錢

對學齡兒童,父母可以每周給與適當的零花錢。

同時也要教育並教會孩子怎樣合理計劃使用自己的零花錢。

但不要粗暴的參與孩子的零花錢的使用。

讓孩子通過對自己零花錢的管理學會怎樣理財和合理預算規劃使用零花錢,併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用品等。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控制自己見什麼要什麼的慾望。

3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父母需要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多陪伴,多互動和遊戲,平時多傾聽多觀察孩子的語言和行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親子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我相信孩子會慢慢。

優秀的父母愛學習,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出去,讓更多的父母遇到這個問題時不會束手無策。

點擊圖片獲取最新線下工作坊課程資訊

靈豆寶寶 ∣最專業的家庭教育培訓平台

更多資訊關注微信官方帳號:lingdoubaobaody

投稿、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偷」東西 與物權意識有關?

不少媽媽在寶寶上幼兒園後,總會在孩子的口袋裡、書包里發現一些不少自己買個孩子的東西。這讓媽媽們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寶寶小小年紀怎麼就學會偷東西了?!麻麻們要hold住,別輕易把孩子拿別人東西的行...

孩子悄悄拿回別人家東西,你慌了嗎?

前兩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了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她上三年級的女兒在班上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媽媽聽說後,非常氣憤,回家狠狠地批評了女兒,回想起之前也有過一次這樣...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

如果孩子「偷」了家裡的錢,你會選擇打他嗎?

我們金程·財學院一直所努力的方向就在於兒童財商的培養,可前兩天我們公眾號的後台收到一位家長的留言,她很苦惱地和我們傾訴了這樣一件事:她發現孩子居然有「偷錢」的行為。小編也把問題拋在辦公室和家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