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決定了孩子一生,孩子「偷東西」家長的正確做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教孩子最美好的品德,最正確的三觀,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生怕他走了彎路,可是當孩子真的開始了彎路第一步時,我們如何做,才會徹底懸崖勒馬?比如孩子偷東西。

前段時間,廣東江門一超市,一名2歲左右的兒童私拆果凍,爺爺上去指責後與奶奶發生爭吵。

隨後爺爺竟用腳踹孩子,還用拳頭捶打上來阻攔的奶奶。

事情一出,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討論:

我是一隻呆雞:雖然大爺做法不是很好,但我覺得該打,奶奶小時候就給慣著 長大了看警察叔叔慣不慣著

比克大萌王i:教育初衷還是好的,就是有點過激了

super希小張:2歲偷吃?2歲根本不會有偷的概念好吧!家長配合教育孩子才會知道超市隨便拿著吃是不對的。

紅毛金魚:打人不對,但是爺爺在教小孩做人的話是沒問題的,從小就不該慣小孩伸手白拿

ice逐夢:兩歲孩子懂個什麼,教育不是棒打出來的

EGGITCH:一個過於寵愛一個過於暴力,都不是正確教導孩子的方式,大庭廣眾暴力不怕孩子留一輩子陰影

……

其實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都有過偷竊的慾望或行為,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偷東西後,像上文中這位爺爺一樣,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得管!得打!不打不行。

然而,你知道偷東西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在經歷著什麼嗎?

有學者曾經做過統計,孩子第一次有偷竊想法或行為的年齡,往往集中在5~8歲的年齡段,尤其以男孩子常見。

女孩子也會有,但一般來說,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較早明辨是非而不易誤入歧途。

有人說,我見有些孩子很早就偷東西呀,其實孩子不同年的「偷」有不同的情況:

2-5歲

不是故意偷拿東西

大約從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了。

所謂物權概念就是物體的歸屬權,它是我的?是你的?還是共享的?

當孩子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時,家長會發現之前特別「大方」的孩子,突然間變得「小氣」起來,對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別牢,即便是媽媽,他也不願意分享。

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會當成是自己的搶過來,完全是一副「小霸王」模樣。

「偷東西」也是孩子這一時期的表現形式。

這時孩子常常分不清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誤以為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走,
這是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導致的,這時候是孩子只是「誤拿」而不是「偷拿」,他們並沒有「偷「這個概念。

6-10歲

理解偷竊是錯誤的行為

這年齡段的孩子,由於心智已經比較成熟,能理解偷竊是不道德的行為,並且也懂得了物權了。

如果發生偷竊行為,可以考慮是故意而為之的。

這年齡孩子的偷竊行為有多種原因,一是因為缺乏,二是模仿,三是為了顯擺,這時父母了解清楚孩子背後的偷竊動機很重要,能及時幫助孩子免入歧途。

幾年前的一個新聞,姐妹倆在書店買書,看到喜歡的書錢不夠,偷偷的放包里了,被發現後被工作人員大肆辱罵是小偷,姐妹倆的父母來到後也是恨鐵不成鋼的教訓。

眾目睽睽之下,兩個孩子完全沒了自尊心,待回家後雙雙跳樓了。

發現孩子偷東西時,家長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候孩子只是暫時的執迷不悟,有時候他懵懂的還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們是否該寬容他們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維護下他們需要的面子呢,而不是什麼都不聽一棒子打死。

所以,家長先不要武斷地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這些行為肯定是不好的,是需要糾正的,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然後對症解決。

以下是處理孩子「偷東西」行為的正確做法:

1

不要在公眾場合

公開指責孩子

無論什麼時候,教育不要建立在傷害孩子自尊的基礎上。

不要發現孩子「偷拿」行為就不顧場合指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

有些心急的父母看到孩子偷竊就不顧是否有陌生人或親戚朋友在場就批評孩子,這是錯誤的。

孩子偷東西被發現時,我們應該先向失主道歉並承諾加倍賠償,然後表明孩子是喜歡這個東西但是又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然孩子的做法肯定不對,回去一定會進行教育。

切記,對孩子的教育不應該建立在傷害孩子自尊的基礎上。

2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實質是「偷竊」,如果大人事後給孩子加上「小偷」的標籤,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沮喪,對他的成長會產生陰影。

給孩子貼上「小偷」標籤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拿」別人東西的經歷,對於孩子的偷東西行為,切忌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因為孩子可能沒意識到自己行為有多麼錯誤時,大人已經給自己貼上了不道德的標籤,無疑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可能會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

3

不打罵,不隨意向別人轉述

孩子偷竊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爸媽應該先詢問孩子偷東西的理由;另外打罵會迫使孩子撒謊,並且導致日後更多的撒謊,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打罵會讓孩子委屈,關閉了溝通的「門」。

當事情過去,孩子也及時改正時,大人不要繼續追究孩子的錯誤,也不要隨意向別人轉述,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

4

告訴孩子,

TA的行為哪裡錯了

孩子行為的對錯, 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

有些家庭因為孩子小偷小摸得到好處而沾沾自喜,最終會害了孩子。

父母需要經常告訴孩子,即使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

當孩子發生偷竊行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小黃人被偷了,你會傷心嗎?你會怎麼辦?」,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而減少傷害他人的行為。

5

建立正確的物權觀

在平時生活中教導孩子建立東西歸屬權的觀念,這個東西是「我的」、「你的」、「他的」,同時讓孩子體會一下東西丟失時的難受。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拿孩子東西時先徵詢他的同意。

與孩子制定規則,想要別人的東西,必須經過別人同意,不能隨意翻動別人的東西,借的東西一定要歸還至主人或原處。

告訴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做法是錯誤的,引導孩子正視錯誤及時去歸還物品,如果孩子不願意,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

思想教育學家盧梭曾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當孩子遇到錯誤時,父母的反應或許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有第一次偷竊,務必要謹慎對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老是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呢?

【家長心事問答】Q:女兒上學前班了,最近在她的書包總是發現有很多文具,橡皮呀、鉛筆呀:問她從哪裡來的,她一會兒說是小朋友送的,一會兒說是自己撿的,經過再三逼問她才承認是從小朋友的文具袋裡拿的,遇...

孩子偷東西怎麼教育 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導語:現在的家長對小孩的教育尤其重視,但是有些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教育,比如孩子偷東西,該怎麼糾正,一起來看看聰明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天哪,孩子竟然『偷拿』家裡的東西!」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這樣一...

孩子悄悄拿回別人家東西,你慌了嗎?

前兩天,一位媽媽向我諮詢了一個有些沉重的話題:她上三年級的女兒在班上偷拿了別人的東西,被老師和同學發現,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媽媽聽說後,非常氣憤,回家狠狠地批評了女兒,回想起之前也有過一次這樣...

正確看待孩子偷東西

前段時間孩子由於偷了幾個西紅柿遭致菜農一頓打,還被綁在木棍上示眾的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紛紛發表意見,有的指責菜農「誰家孩子不淘氣,你那幾個柿子值幾個錢,這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傷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