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二章讀後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周讀了正面管教第二章,讀了兩遍,感受到五味陳雜的感覺,在過去的兩年多,在我的“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作為之下,我之前苦學苦讀的育兒知識也都統統從大腦中清零了,將近70G的育兒資料,都是我一點一滴從網上深挖來的,從0歲教育(胎教)開始一直到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從幼兒到兒童期)。

這些資料都是我帶著問題去搜索然後下載、學習、保存起來的,日積月累,從0到70G,期間付出的時間與精力、以及當時的求知慾有多麼強大可見一斑。

曾經的自己各種科學育兒知識可隨手拈來、可脫口而出,可是即便如此,彼時彼刻我對自己還是那麼的不確定,還是會懷疑自己的對錯,甚至會相信一個從未學習過任何育兒知識的人。

這份對自己的不確定導致了我的徹底放手,代價就是兩年多的時間裡,上帝不僅把我腦海中存儲的育兒知識清零了,而且還把我用來存儲這些資料的硬碟也“變消失”了。

過去的一切,就像從沒有發生過一樣。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刻意練習》,讓我對兩年多前女兒的表現及如今女兒的種種之間的對比,徹底釋懷了。

一切的優異都不是偶然的,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所謂的天才,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天才,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潛力,只要你願意相信願意去刻意練習,你就一定會成為天才!

言歸正傳。

本書的第二章講述的都是一些基本概念,但是每個概念都是那麼的深刻精闢、深入人心。

(1)首先,來說下自尊。

什麼是自尊?你肯定覺得我問這個問題很可笑,我怎麼會不知道什麼是自尊?對,你知道,可是你又不知道。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昨天你可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能幹很專業,然後你犯了個錯誤或遇到了點麻煩,或者聽到了別人對你的批評指責和評判——突然之間,你的自尊便煙消雲散了。

有麼?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吧。

知道嗎,這樣的自尊不是真正的自尊,而是“他尊”,依附在外界人事物上面的自我評價。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有真正的自尊,就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不依賴於外界的人事物。

首先要教會孩子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大好時機,怎麼教呢?一是大人做榜樣並引導,二允許孩子經歷失敗,讓孩子們能夠在問題出現時學會怎樣自己去解決。

(2)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這一點特別特別的重要。

贏得孩子的四個步驟: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要跟孩子核實我們的理解是否正確;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是指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而不是認可他的行為,這時最好是告訴孩子你也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4)讓孩子關注與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類似問題有什麼想法,可以提一些建議直到和孩子達成共識。

(3)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

非常重要。

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和態度決定了我們會怎麼做。

而我們說話的語氣最能準確表達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

所以用友善、尊重和關心的語氣去表達很重要。

怎麼表達?問孩子而不是告訴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之一(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

(4)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a.孩子是社會人——當孩子茁壯成長時,他們就在發展著“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而當他們處於“求存模式”時(努力地想要如何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大人通常會將其看作不良行為。

所以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孩子們的“求存模式”。

b.行為已目的為導向——孩子們的目的就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c.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用不當行為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

我們要成為孩子們的“密碼破譯者 ”,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問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當我們處理了孩子的隱含想法,而不是僅僅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作出反應時,孩子就能深深的感受到被理解。

d.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這一點非常重要。

社會上很多對舍友或同學做出過激行為的大學生,都是因為缺乏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而導致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首先,第一步,是要教導孩子依靠自己,“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否則會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他們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或者他們“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

在孩子們學會依靠自己之後,他們才能為幫助他人做好準備,並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感到自己特別能幹,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社會責任感”。

看一個反例:當大人扮演“超級媽媽”、“超級爸爸”、“超級奶奶”、“超級老師”的時候,孩子們就學會了期待這個世界為他們服務,而不是他們為這個世界服務。

正是這些孩子,如果他們不能如願以償,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公平。

當別人拒絕侍候他們時,他們就會為自己感到難過、自卑,或者以某種傷害性或破壞性的行為尋求報復。

多麼可怕!

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太多的大人只是“責備”孩子,而不是承擔他們自己應盡的職責。

改之。

e. 平等

阿德勒所說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對“尊嚴”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孩子與大人一樣。

而“羞辱”與“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馳。

所以要摒棄。

F. 犯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時機。

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是要為犯錯誤而羞愧。

其實我們都不完美,卻都在這樣要求自己和別人——尤其是孩子。

我們大人首先要改變自己對犯錯誤的任何負面觀念,自己先學會把犯錯誤看作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矯正錯誤的三個R:(1)承認(recognize)——自我原諒“啊哈!我犯了一個錯誤!”(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

(3)解決(resolve)——“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大人這樣做了,就會為孩子樹立“勇於不完美”的榜樣。

然後教孩子學會把犯錯誤看作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

在孩子犯錯時,說“你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注意:是“我們”!在孩子犯的大多數錯誤中,我們都難辭其咎。

孩子的很多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訓練並鼓勵他們。

很多家庭發現,晚餐時間讓每個人說出自己當天犯的一個錯誤,以及自己從中學會了什麼,是個很有益的方法。

大人啊,要學會提高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學會不再被情緒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動物大腦”的控制)。

如果一時沒有控制住,對孩子打開了腦蓋子,也要及時運用“矯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錯誤、像孩子道歉、跟孩子一起來解決問題。

不管犯了多少錯,也不論我們的錯誤造成了多少麻煩,及時回歸到正面管教原則上來,從錯誤中學習,清理造成的麻煩,就能讓事情變得比我們犯錯之前更好。

g. 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這一板塊書中講了一個例子,在運用正面管教時一定記得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機會

在我還沒正式接觸正面管教家長系統課之前,我家孩子只有做錯事情就會被我們批評,責罵,更嚴重的時候還會挨打,因為當時並不知道還有正面管教這麼好的課程,在去年九月份的一次偶然機會讓我接觸了這個課程,才...

萬千育兒辦法,這4點幫你核查是否有效

之前在正面管教的課堂上,老師有邀請我們做育兒的GPS導航,寫下您今天的育兒挑戰和希望明天孩子有的品質和技能,以及現在所用的管教方式。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自信、自律、有責任感等,但我們的管教方式卻是...

我與正面管教的故事

《正面管教》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講解介紹我們如何不懲罰不驕縱的有效管教孩子,其中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

和善與堅定並行

父母和老師們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為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

我所理解的正面管教中的基本概念

正面管教的書籍也許很多爸爸媽媽都已經讀過。書中有很多的好方法好工具。在運用這些工具的時候,切記要更多的理解和重視幾個基本概念。一旦偏離了基本概念,可能我們還是在控制孩子,用工具贏了孩子。我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