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總被欺負,原來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個媽媽在群里說「我女兒每天回來都說她同學打她了。


我們群里的成員第一反應是難道是校園霸凌?

還沒等我開口,一個朋友問她「她平時是家裡的焦點嗎?

那個媽媽說「不光不是焦點,還缺愛。

有時候我在想,是她想引起我的關注,還是她不會人際交往而處處樹敵」。

我問她「為什麼你會想到她想引起你的關注,或者不會人際交往技巧呢?有時候我們的想法都是自己的投射。

她不說話了。

我問到「你平時經常向孩子表達愛嗎?」

她說「幾乎不」。

我說「那就從向孩子表達愛開始吧」。

其實這個家長是一個很善於觀察孩子的人,也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只不過表達方式稍微欠缺。

我們國人普遍含蓄,心中有愛也不知道表達。

很多人覺得自己生養的孩子,能不愛嗎?還用說嗎?要知道,愛是一種情感,孩子那麼小,你不說她也許真的感覺不到。

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裝生病、偷拿別人東西、回家向父母告狀、欺負小朋友等,都是因為孩子缺少愛,認為父母不關注自己,不愛自己,所以採用這樣的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生活,過的不是柴米油鹽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內容。

我們都愛孩子,但是又表達的很隱晦,孩子感受不到。

表達愛可以讓生活的內容更加豐滿,更加精彩。

表達愛可以讓身邊的人,尤其是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愛包圍的,是有價值的,是重要的。

表達愛可以給孩子注入滿滿的自信,幫助她成長為一個高自尊、愛自己的人。

向孩子表達愛有很多種方式,幾個小小的建議與大家分享。

1.多與孩子親密互動,滿足孩子對親密感的渴望。

我們人類普遍對親密感有天生的渴望,因為親密感會讓我們感到安全。

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對親密感的渴望尤其強烈。

所以,多與孩子親密互動,滿足他們對親密感的渴望,讓他們感受到滿滿的愛吧。

和孩子親密互動有很多種方式,比如可以擁抱,可以親吻,可以直接說「寶貝,爸爸媽媽好愛你」,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做遊戲、讀繪本、一起畫畫。

2.多肯定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很好,很重要。

我經常看到身邊很多父母,特別習慣於評判孩子,「今天幼兒園的活動你不如某某啦」,「剛才玩遊戲你表現不好啦」等等。

我們總是拿孩子與別人比較,要知道比較意味著比別人差,意味著否定,意味著忽視了孩子的獨特性,意味著不尊重。

經常否定孩子,會讓孩子的自信心慢慢流失,更不會感受你對他的愛。

多肯定孩子,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總拿孩子的缺點與別的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這也是表達愛的一種重要方式。

3.形成表達愛的儀式。

儀式是現在很多家庭缺失的東西,固定的儀式不僅使這件事情更莊重,也讓人更加重視此事。

向孩子表達愛也要形成固定的儀式,比如每年生日的時候,為孩子精心挑選禮物;兒童節的時候,給孩子驚喜或者帶孩子出去玩。

如果關注每天的生活,那可以每天早上一個kiss goodbye,每天晚上一個kiss goodnight。

讓孩子一天都徜徉在愛的海洋中。

4.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做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params:{"google_ad_client":["ca","pub","2923"+"1528"+"6638"+"5027"].join("-"),"google_ad_slot":"7278175363","google_ad_layout":"in-article","google_ad_format":"fluid","google_ad_channel":"6018164944"}});

說話算數,是我們每個人做人的基本要求,這不只關乎誠信,更關乎對對方的尊重與重視。

我們有時候隨口向孩子許諾,但往往又由於現實的種種情況,而使得承諾不能兌現。

對於大人來說,我們也許可以理解對方的處境,但對於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往往理解不了大人為什麼說了又不算數。

如果大人承諾總是不能兌現的情況經常發生,孩子會認為自己一點也不重要,而且也不會把大人說的話當回事,也許大人說的其他話或者對孩子的要求,他們也不會再聽。

所以,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做到,請不要對孩子輕易許諾。

5.向孩子表達愛,不能條件化。

向孩子表達愛,千萬不要條件化。

也就是說,不要演變成,你做了什麼,我就愛你,你做不好什麼,我就不愛你了。

條件化的愛會讓孩子變得膽怯,變得畏首畏尾,因為她會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會失去你的愛。

或者,她會一味的討好你,壓抑自己的小個性,以此來得到你的「愛」,但最終她會喪失了自己。

這都不是我們為人父母所期望的。

向孩子表達愛,不需要條件。

因為她們是我們愛的結晶,是我們的孩子,是我們主動激活的生命,不管她有多少缺點,不管她做的好不好,我們都要無條件愛她。

6.關注、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

"你根本不理解我"相信這句話,在各種親密關係爭吵的時候都會出現,對於孩子來說同樣是這樣。

衝突發生後,當你不理解孩子,不耐煩或者指責他的時候,他可能會發脾氣、哭鬧,也可能會隱忍、壓抑。

前者可能會讓你頭疼,後者可能表面上看起來安然無事,但是後患無窮。

要解決問題先解決情緒

當你關注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了他,接受了他的情緒,與他共情,他的情緒才會平穩下來,也許他還不會表達,但是他的小小腦袋瓜里已經發生了神奇的反應"媽媽或爸爸是愛我的,她知道我要什麼或想什麼"。

有了這個前提,你的問題解決辦法或者建議,他才能聽得進去,你才不會總是因此而焦慮。

總結

有愛一定要說出口,無條件的向你的孩子表達愛吧,讓這份愛越流動越濃。

  1. 多與孩子親密互動,滿足孩子對親密感的渴望。

  2. 多肯定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很好,很重要。

  3. 形成表達愛的儀式。

  4. 對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做到。

  5. 向孩子表達愛,不能條件化。

  6. 關注、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來孩子的小心思可以「聽」出來!

雯雯今年上六年級。最近,雯雯媽媽發現女兒和平時很不一樣,經常一個人悶悶不樂,也不像往常一樣愛說愛笑了。雯雯媽媽想,女兒有心事了,便決定找女兒談一談。雯雯媽媽說: 「雯雯,你長大了,人長大了都會有...

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人是十足的感情動物,有七情六慾需要表達,而表達的方式又因人而異多種多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靠感情來維繫,關係的好與壞跟感情的表達方式有關,人和人之間的很多誤會、不理解等,多是由表達方式不恰當,溝通...

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關係(七)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而許多父母老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的話就總是被打斷,使他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父母的評價總是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上,有些...

孩子自己犯錯還鬧脾氣,怎麼辦?

父母常常會遇到這樣令人頭疼的情況:明明是孩子犯了錯誤,可你要是批評他,他不僅不聽,還鬧脾氣,更有甚者對父母拳打腳踢。有的父母脾氣上來了,只能揍孩子一頓,揍完也許又會覺得心疼、內疚,而且這不僅不能...

注滿孩子的儲愛槽

有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儲愛槽」理論,意思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儲存愛的能量的容器,如果裡面的愛很少,這個人就很難給出愛、表達愛,相反,他們更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愛,就會經常性地索取他人的...

親子關係「卡」了 有效溝通來「聯」

「一旦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父母的想法來,父母往往就開始用情緒控制孩子,呵斥、哄騙、利誘、威逼,還認為是孩子出了問題。」日前,在新蕊計劃2017北京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巡迴講座上,兒童教育專家張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