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的社會性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期的社會性發展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分為自我意識的發展,道德行為的發展,性別角色社會化,同伴關注的發展和第一反抗期

下面就這五個方面做過核心的闡釋,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更好的認識幼兒期的發展規律。

一、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

兒童的自我評價能力是從幼兒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其特點主要是:

從依從成人的評價到開始有獨立的評價,從對外部行為表現的評價到內在品質評價轉化,從簡單、籠統的評價到較為具體的評價,從主觀情緒性評價向初步客觀性評價發展。

而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在3歲時人數比率不到20%,4-5歲是自我控制能力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到5-6歲大班兒童就有80%-90%的幼兒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中兒童自我控制活動區分為4種類型:

1、運動抑制——學會抑制某些行動,學會停止動作

2、情緒抑制——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3、認知活動抑制——能夠按問題的難易程度做出適宜的反應

4、延遲滿足 ——抑制慾望的即時滿足,學會等待

二、道德行為的發展

道德發展是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習得道德準則,並以道德準則指導行為的發展,今天主要在親社會行為和攻擊行為兩方面做解讀。

(1)親社會行為——分享、合作、幫助、救助等

(2)攻擊行為 ①工具型攻擊——為了獲得某個物品而做出搶奪、推操等動作(年齡偏小)

②敵意型攻擊——以人為指向的,採用嘲笑、罵人等言語指責(年齡較大)

研究發現:男孩比女孩更易捲入攻擊性事件,攻擊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表現中等的穩定性,童年時期被評為攻擊性較高者,成年後的攻擊性仍較高。

所以我們家長要格外關注孩子幼時的攻擊行為。

改善措施:改善兒童所處的環境條件;教給兒童減少衝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對攻擊行為有害後果的了解;發揮榜樣的作用等。

三、性別角色社會化

兒童要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就必須知道自己的性別和社會對不同性別的期望。

兒童性別偏愛最早表現在對玩具的選擇上。

14~22個月的男孩偏愛小汽車之類的玩具,女孩則喜歡玩娃娃和毛絨玩具。

2歲:能說出自己的性別;5歲: 把特定的性格特點與性別聯繫在一起,如男孩應該勇敢,女孩應該文靜。

父母要做的:鼓勵符合性別角色標準的行為,制裁不適當行為,如男孩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行為。

那麼社會化的形成是有三種學說的:(1)性激素起決定性作用 (2)兒童對同性別父母認同的結果 (3)觀察學習的結果 。

其中觀察學習結果很重要,特別是現在的韓日風,娘炮文化當道,很多中國青少年以高顏值為追求,強調陰柔美。

自從「小鮮肉」「花美男」等詞語流行後,奶油小生便霸占了螢屏,成為追捧對象模仿對象,就連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也未能倖免。

所以我們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嚴格的按照孩子的性別去教養,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鞭策,以免孩子發展歪了。

四、同伴關注的發展

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的人際關係。

幼兒的友誼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鄰居)、喜愛共同的活動或擁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礎上。

3歲起,兒童偏愛同性別夥伴。

在3-4歲,依戀同伴的強度和建立友誼的數量有顯著增長。

同伴關係在兒童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

1、同伴交往促進了兒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

2、同伴交往有利於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3、同伴可以滿足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4、同伴交往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人格

父母要做的:一定要珍惜兒童的夥伴關係,不能阻止或粗暴干涉。

努力為孩子創造建立適宜夥伴關係的條件,積極協助和引導。

五、第一反抗期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兒童自主欲求也逐漸提高。

嬰兒期——樂意在母親的懷抱做各種遊戲;幼兒期——漸漸拉開與母親的距離。

第一反抗期,大約在幼兒三四歲時出現。

經過反抗期的幼兒——成人以後自主性強;未表現反抗期者——成人後有自主性和主動性缺乏的傾向。

好了,以上內容稍多一些,希望在某個點能引起您的共鳴,讓我們一起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孩子的 心理健康。

歡迎評論和轉發,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減減孩子的攻擊行為

欺負和被欺負,一直是父母間討論很火的一個話題。不同的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理解、感受和底線也都不同。孩子們常常嘻嘻哈哈玩著,突然又哭鬧起來,出現搶玩具、推人、打人等不友善的舉動。孩子的社會性正在逐漸發...

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攻擊性的行為

攻擊行為是一種內在生理的驅動,有先天遺傳和內分泌的原因。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這種行為在二、三歲會頻繁出現在兒童身上,到五、六歲形成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出現在青春期。同時,男孩的攻擊...

幼兒該如何確立,同伴關係的發展?你知道嗎?

兒童的同伴關係是兒童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之間特別是同齡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社會。兒童實際上生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內的成人世界,另一個就是同伴世界...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

給,你要的性教育知識|性教育

後台有人找小編要性教育的科普文,熱騰騰的文章來啦!性教育是關於人類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為的教育。探討生殖行為的教育,一般將創造繼起之生命的過程分階段敘述,包括受孕、胚胎與胎盤的發展,妊娠...

正視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簡稱GID)是心理學者和醫師們使用的一種正式的診斷來形容那些經受嚴重性別煩躁的人們(對他們的生理性別不滿的人們)。正常的兒童3歲左右即可識別自己的性別,隨後知道性別是跨時間穩定的...

2018年,教你改掉寶寶的不良行為(下)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寶寶的難以改掉的行為習慣,本篇文章繼續闡述此類問題,希望在承峻的努力下,各位寶爸寶媽們能學到一些內容,寶寶們也可以儘快改掉些許不良行為,謝謝大家。你知道嗎?人類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

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觀察與分析

一、幼兒攻擊性行為幼兒攻擊性行為指的是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自己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幼兒出現身體上的進攻,言語上的攻擊等侵犯性行為,是在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主要表現為:打、踢、咬、大聲叫嚷...

來艾|孩子攻擊行為你還在忽視嗎?

父母是否忽略幼童的攻擊行為呢?是真的任性還是隱藏著什麼更為不良的影響呢? 父母對此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視,從小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培養關乎著寶寶健康的思想養成,那麼現在就跟隨來艾君來認識這個嚴肅的話題吧。

學前兒童性別角色教育,看她們怎麼做的

下面三個案例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其中都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這也是學前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方面。(學前兒童性教育包括身體結構認知、性別角色認同、自我隱私保護、家庭情感教育等幾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