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分享?家長不妨試一下這六個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浪子燕青 圖/網絡

很奇怪,每次女兒玩彈跳杆的時候,都會遇上奇葩,總會被陌生的大人給女兒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僅僅是因為我的女兒不願意馬上分享她的彈跳杆。

電視廣告常說:「分享是一種快樂!」,上學的時候老師和書上都說「分享是一種美德。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大人引導孩子分享時卻經常說:「你不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你的玩具(零食),就沒人喜歡你了;你怎麼這麼自私(小氣、霸道)呀,給別人分享一下都不行!」諸如此類的話,把孩子與他的行為混為一談。

其實這樣並不能教會孩子分享,只會讓孩子感覺更糟糕!孩子體驗不到分享的好,又怎麼願意分享呢?

(這是頭條號@向日葵媽媽育兒獨家發表在今日頭條平台上的第34篇原創,原創不易,謝絕盜用!)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分享,可分享並不是一種天生的品質,而是後天習得的。

要想孩子懂得分享,我們先來看看,關於分享,我們要讓孩子學會什麼?

我們要讓孩子懂得有時候要分享,有時候不必分享,有時候要尊重不分享。

分享不止包括分享物質上的,還可以是精神上的。

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分享呢?不妨參考以下6種方法:

1、尊重一個人的隱私和界限,不強迫孩子分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和界限,有權分享,也有權不分享。

私人物品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否分享以及什麼時候分享。

比如,幫孩子找一個專門盒子,用來放她不願意分享的東西。

並且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未經允許,我們不會進到別人的房間,或使用他們的東西。

又比如,家裡有客人要來,我們可以提前告訴孩子準備好一些可以與小客人分享的玩具或零食,並且要把不願意分享的玩具或零食先收藏起來。

如果是公共資源就要引導孩子遵守公眾場合規則,與大家共享。

比如在小區玩滑滑梯,可以引導孩子排隊輪流玩。

2、為孩子做出「分享示範」。

比如,吃水果的時候,問問孩子「你要吃一個嗎?」我們在做其他事情時候,也注意讓孩子觀察到我們在「分享」。

別忘了告訴孩子那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比如感覺、想法等)也能夠分享。

此外,教會孩子如何在不願意分享時說「不!」。

當孩子想用屬於你的物品時,可以這樣說:「這是我的,我現在還沒準備好和別人分享。

我有其他東西願意分享,但不是這個。

和孩子分享你的一些東西,並且說:「我願意和你分享這個。

」還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你對於使用和歸還的要求。

行大於言,孩子會從模仿中學習。

3、如果孩子主動分享,記得對孩子給予及時的鼓勵!

「謝謝你的分享。

媽媽沒有要求你,你都主動給我分享,你做得真好!」

「我看見你剛才主動邀請小朋友和你一起品嘗海苔,和小朋友分享美食的感覺怎麼樣?」

4、開正面管教家庭會議,一家人一起討論對分享的感受。

在家庭會議上,每月設立一次關於分享的主題,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說說自己分享過什麼,以及有什麼感受,決定怎麼做。

5、睡前親子臥談會

每天睡覺前,互相分享一天的收穫或者任何想分享的想法、感受等。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說一說自己工作或學習上的收穫,或者分享個小笑話,講個小故事。

同時,也鼓勵孩子說一說他一天中感到快樂的時刻,或者其他收穫。

6、讓分享變得更好玩

教孩子一些協作性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比如陪孩子一起玩拼圖,輪流往拼版上放拼圖塊。

又或者帶領孩子一起做一些可以一起合作的家務。

比如,整理房間、種花、給寵物洗澡等等。

總之,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方法有很多。

會分享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也會分享。

其實教育的方法很多是相通的,那就是理解人性。

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成長。

Hi 我是向日葵媽媽浪子燕青,全職在家養育著兩個可愛的女兒(姐姐已上小學,妹妹還是一個隨時需要母乳餵養的嬰兒),愛生活愛分享,喜歡忙裡偷閒看書碼字。

你在本頭條號所看見的原創文章,都是我在育兒路上摸爬滾打的實踐所得或是忙碌偷閒的閱讀所悟,無關說教,只為記錄分享,順便刷刷存在感。

喜歡就關注我,原創不易,謝絕盜用。

歡迎評論、讚賞、收藏和轉發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自私小氣?請別再強迫孩子分享啦!

▲點擊上方藍色小標收聽。春暖花開,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會約著朋友帶著寶寶出去郊遊踏青了。寶寶們在一起,總是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有的更愛鬧,有的更文靜,有的更樂於分享,有的則對自己的玩具看護得...

我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怎麼辦

有多少次你從孩子的嘴裡聽到這些話:「不行」,「這是我的!」「我想要!」。分享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不容易,這個年紀的他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一階段也是孩子成長經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大多數幼兒...

孩子之間總是搶東西 你有什麼好招

別人跟孩子搶東西,雖然家長站在旁邊也不好制止,不管怎麼說這是孩子的事,有時候親戚的朋友的孩子來了跟孩子搶東西我們甚至會幫著別人的孩子,並歷聲的說自已的寶寶沒禮貌等等,人們通常有這樣的想法。

寶寶的第一個獨立宣言:這是我的!

瑞士兒童心理專家讓.皮亞傑經過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們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構,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他們會瘋狂的工作,恰恰是因為有了這種激情和...

二兔爸爸育兒直播052: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的分享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讓孩子從小享受分享的快樂,應該是學前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上周,「藍色海洋」提齣兒子不願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情況,最近幾天收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招。來一起學習。藍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