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變「女漢子」 不是小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偽娘」「女漢子」……如今社會越來越包容,人們聽到這樣的說法時,並不會感到多新鮮,被這麼叫的人甚至也不會有多大反應。

但是,如果這樣的稱呼放在孩子的身上,其父母恐怕就無法淡定了。

據統計,這樣的情況在孩子身上出現並不鮮見,僅僅在昆明市兒童醫院,每年就有上百人次就此尋求心理幫助。

女孩男性化不太受重視

在醫學上,性別同一性危機(又叫同一性混亂)是指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是正常的男人或女人,自己對身體屬於哪一性別也一清二楚,但其性意識中卻迫切希望以相反性別角色來生活。

昆明市兒童醫院心理諮詢專科門診主任醫師黃高貴介紹,性別角色表現趨於異性化,在社會中只占少數,且女孩多於男孩,獨生子女家庭中的男孩易出現女性化現象。

對於性別角色異性化現象,如果不加以干預,任其發展,部分人在心理上、行為上,還是在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等方面都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心理社會適應水平受損,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性別偏差行為,重者可導致性心理障礙。

黃高貴介紹,每年針對女孩男性化,男孩女性化現象到昆明市兒童醫院尋求心理幫助的孩子達一百多人,其中男生比重高於女生。

「並非說男孩女性化現象比女孩多,而是男孩女性化問題受到的關注更多。

來昆明市兒童醫院心理諮詢專科門診就診的患者都由父母陪同而來,其中男孩的表現多為說話細聲細氣、動作扭扭捏捏,而女孩則表現出言行粗獷、潑辣、打架。

「父母認為男孩子就該有點陽剛之氣,所以就診時,大多抱怨的都是男孩子這些淺表性問題,而女孩子的問題則更單純些,如果不是因為同學或老師反饋,大多父母都不太關注女孩男性化的問題,其實,女生有裝扮中性或男性化,言行粗獷潑辣,父母們就該引起注意。

黃高貴介紹,性別角色異性化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當問題嚴重或當事者為此感到痛苦時,則需要綜合性治療,其中,心理行為干預是關鍵,伴有情緒障礙時可使用抗焦慮抗抑鬱藥物治療。

性別角色異性化的早發現、早引導和早糾正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當然,預防問題的發生才是最好的辦法。

異性打扮不可取

生活中,不少父母會把女孩打扮成男孩,男孩打扮成女孩,認為孩子還小,這樣打扮也為他(她)今後留個紀念。

殊不知,這樣做有隱患,因為孩子的性別角色認知從1歲就開始了。

黃高貴介紹,「異性打扮」不論家長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不可取。

因為兒童通常偏愛與自己同性別的角色或活動在1歲左右就開始了。

有研究發現:男童和女童選擇玩具的差異最早出現在12~13月齡,視覺注意力的性別差異可能出現得更早。

如果爸媽只是偶爾給小孩作「異性打扮」,或在0-2歲階段不時作「異性打扮」,對小孩的性別認同,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爸媽讓家中女兒長期穿著男性衣服,或讓男孩子做女生打扮,便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性別認同混淆的問題,尤其是當孩子成長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徵陸續出現時,更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產生矛盾的困擾。

此外,有的父母也有這樣的觀點,男孩當女孩養,男孩會少些暴力傾向,而女孩當男孩養,則會少些「公主病」的驕縱任性。

此舉是否能達到預期結果有待驗證,父母最好按照孩子的性別角色正確培養孩子,否則容易讓孩子造成性別混淆。

父母千萬別逃避問題

專家表示,家庭中,父母的培養對孩子性別取向的形成尤為重要。

雖然對於小孩子中的「偽娘」「女漢子」很多人給予理解和寬容,但還是要進行整確引導。

有專家認為,當今媒體通過「選秀」等方式對諸如「人妖」、「偽娘」、「女漢子」等過度宣傳,使之成為不少男女生爭相效仿。

同事,社會大環境的寬鬆開放,則成為助推「偽娘」、「娘娘腔」產生的土壤。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孩子的過度溺愛,也是形成女孩子過度放縱、男孩子過分依賴性格的重要因素。

此外,修正性別角色上的錯位現象,還需重視孩子們的性別教育。

父母和老師,只要在性別教育上做到循循善誘,適時引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應當會水到渠成。

相反,過多的干預或一味地指責,反而會讓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

黃高貴介紹,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性別角色異性化現象時,家長首先要面對現實,因為家長的不在乎或逃避,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此外要補充知識,家長發現問題後,自己先學習與補充相關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搜尋資料,大致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可幫助家長正確認識與處理好問題;接下來就是召開「家庭分析討論會」,主要養育成員(父母、老人、保姆)認清孩子存在的問題、嚴重程度、形成原因,明白「兒童性別角色異性化是通過幫助可以改變」這一道理,擬定幫助方案,明確各自的分工,儘早循序漸進的引導和糾正。

其中要明確:誰是負責人?開會討論時,老人、保姆和孩子的參與是否有利於方案的實施?如何做到循序漸進的開展?

最後,如通過家庭的努力無效或家庭所具有的能力不足時,尋求專業人士(兒童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等)幫助。

家長要自己做好示範

父母在對孩子平日的培養中,自己也要做好示範,需提前做好以下準備:

認識性別角色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家長認為「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長大沒有什麼教導可言」。

事實上,要做好孩子性別認同教育並不簡單,且意義重大,這不僅關係到他(她)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還會影響心理發展。

補充性別角色教育知識:家長有必要自己先學習與補充相關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搜尋資料,大致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

給子女做好榜樣:孩子從小是通過父母認識自己,兒童最早的性別角色教育是通過父母來正確識別自己性別的。

家庭中,如果父母為孩子提供了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男孩就會很自然地接受父親的影響而認同於父親,女孩也會很自然的接受母親的影響從而認同母親。

具體做法來說,家長要採用與性別角色一致的裝扮,讓子女能根據自己的服式、顏色等裝扮來識別性角色,使用與性別角色一致的玩具,參加與性別角色一致的遊戲活動,注意男女在一定範圍內的行為避忌,不做與該性別角色相悖的事情,對孩子實施與性別角色一致的性別角色的知識教育(性知識、性道德)和心理引導。

孩子也應該自我調整

作為孩子自己,要發現自己「異性化」的現象,黃高貴介紹了一些自我調整方法:

面對現實:在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之後,選擇面對現實,思考是否存在「異性化」的現象或問題,因為你的不在乎或逃避,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補充知識:發現問題後,自己先學習與補充相關知識,大致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幫自己正確面對與解決問題,評估自己問題的狀況;

找人幫忙:可以找你的髮小、閨密、哥們、弟兄、姐妹、朋友、網友、親友(年齡偏小儘可能找父母),關鍵是這個人不會迴避你的問題,坦誠相待,有頭腦的人,最好有處理類似問題的經驗,如能多找幾個更好。

一起分析討論:認清自己存在的問題、嚴重程度和形成的大致原因及過程後,要明白「這通過幫助可以改變的」,擬定幫助方案,儘早循序漸進的引導和糾正。

循序漸進:選擇改變的目標(早期的目標越小越好)。

循序漸進,不急於求成。

貴在堅持,給自己改變的時間,並積累成功的「經驗值」;與「助人者」保持密切聯繫,經常討論與總結。

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無效或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不足時,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心理治療師或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黃高貴表示,一定要正確理解成功的標準:恢復到與性別一致的性別角色是成功,降低問題的嚴重程度,同樣也是成功。

記者梁東婕報導

小知識

「異性化」心理是怎麼形成的?

從發展心理學理論來講,人類經歷性別認同有兩個關鍵的階段,第一個是幼兒園時期,第二個是初中時期。

從可塑性的角度來講,學前階段是最好的時期。

雖然至今各專家學者們對「異性化」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但值得注意的是:兒童生活的早期是性別同一性形成的關鍵期,它一旦形成就較難改變。

性別角色異性化現象備受生物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的關注,研究結論不盡相同:支持生物學理論的學者認為,性別角色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先天生物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人類進化發展的結果,也可能是基因遺傳的結果。

例如,如果缺乏雄性激素,胎兒在母體內就會引起男性大腦女性化,從而造成性別認同的困難。

另外,飲食結構中很多養殖的動物含有大量雌激素,有些食品添加劑含量高,這也有可能影響男孩的生物性特徵。

有些學者則認為,這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結果,兒童性別角色行為的養成深受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同伴群體乃至大眾傳媒的影響。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與新浪網,對2019人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6.3%的受訪者確認身邊存在很多具有中性氣質的人,其中3.8%的人表示身邊這樣的人「非常多」。

記者梁東婕報導

在昆明市兒童醫院,每年有百餘兒童因為女孩子太「漢子」、男孩子太「娘」,前來尋求心理幫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養育男女寶寶,需要區別對待嗎?

「男孩子愛玩洋娃娃?小心變娘娘腔!」「小姑娘,瘋瘋癲癲,成何體統?」這些話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或多或少有所耳聞?當你聽到這些話,是羞愧難當還是極度反感?你可曾疑惑:這些話,究竟是陳腐的性別觀念...

不要讓孩子"性別角色錯亂"

2000年引起轟動的美國影片《男孩不哭》,講述了1993年發生在美國一個小城市的真實故事:一個叫布蘭頓的女孩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別,一直自認是「有性別角色危機的男人」。她到一個新的城市開始了自己的...

孩子的性別認同教育,父母必須要了解的

孩子的性別認同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今天我們主要結合具體案例講一講在性別認同的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對策。所謂性別認同,就是個體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以及性別所具有的含義。性別認同的第一步就是區...

別給孩子錯誤的打扮

寶寶說我是個小女孩,我喜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奶奶卻總是給我剪個短頭髮,也不讓我穿裙子,在外面還老是「小子,小子」地叫我。

正視性別認同障礙?

性別認同障礙(簡稱GID)是心理學者和醫師們使用的一種正式的診斷來形容那些經受嚴重性別煩躁的人們(對他們的生理性別不滿的人們)。正常的兒童3歲左右即可識別自己的性別,隨後知道性別是跨時間穩定的...

給,你要的性教育知識|性教育

後台有人找小編要性教育的科普文,熱騰騰的文章來啦!性教育是關於人類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為的教育。探討生殖行為的教育,一般將創造繼起之生命的過程分階段敘述,包括受孕、胚胎與胎盤的發展,妊娠...

如何讓兒子不做「偽娘」

作為父親,需要找機會塑造孩子的「男子漢」氣概,以實際行動告訴寶寶作為男孩子應該怎麼做,讓兒子有一個明確的性別意識。爸爸要送給兒子一張「明性片」網絡上一個很流行的詞語叫「偽娘」,快男選手劉著以其女...

布奇專家講堂——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專家作者:高文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導師,博士現任中國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