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怎麼了?寶寶1歲以後的自我意識敏感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寶寶一歲之後,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媽媽們不用再為睡眠、飲食等問題而煩惱了。

但是新的問題也跟著來了。

一歲之後,原本聽話溫順的寶寶變得暴躁起來,脾氣也變大了。

對家長在日常生活的合理安排,不但有口頭上的拒絕,還有行為上的抗拒。

有些寶寶還會對其他小朋友做出攻擊行為。

今天柚媽請來了豬小妹媽媽,讓她來談談育兒經,如何幫助寶寶度過敏感期。

我們一定對Terrible Two這個名稱不陌生,這說的是寶寶在兩歲左右出現的不順從和執拗行為,所謂「叛逆」,其實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的突出表現。

自我意識敏感期從1-2歲就開始萌芽了,最明顯是2-3歲,所以除了Terrible Two,也有Horrible Three的存在。

家長需要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正常階段,即自我意識的萌發,當理解這個概念,就不會只想著如何使用懲罰的方法來糾正這些正常的成長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行為,而是如何利用這個敏感期讓孩子成長。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少給做不必要的選擇,少說「不要做什麼」,而是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的寶寶豬小妹也同樣經歷著這個自我意識萌發的過程。

她每天把No掛在嘴邊,甚至對她最喜歡吃的食物最喜歡喝的奶也說No;她喜歡直接拿走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不被允許就會哭喊;她滑滑梯的時候,當其他小朋友把手放在同一個扶手上時,她會叫喊把對方的手撥開;她喜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是那些只是從她面前走過的小朋友。

面對突然有了「自我意識」的寶寶,家長要怎麼應對?以下是我們家的一些實際經驗和方法,供大家參考:

1、父母的心態和示範

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心態一定要端正、平和,正確理解和認識寶寶所處的成長階段。

父母和家人對彼此的態度、行為,直接影響了寶寶的行為和個性。

所以我們在看待敏感期寶寶的各類行為時,也需要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行為和態度。

共情、講道理的方法,對於1-2歲的孩子也許還不太好理解,那麼父母和家人的行為示範,直接引導就顯的相當重要了。

所以多看看成年人自身的言行舉止,比一味想著怎麼糾正寶寶的行為有效得多。

2、繪本和情景模擬

繪本是很好的引導道具,比如《小熊寶寶》繪本系列中就有相關的引導,包括:

《你好》,教會打招呼;

《排隊一個接一個》,教會在公共場所排隊玩耍;

《好朋友》,教會分享和一起玩耍;

《誰哭了》,教會寶寶遇事不大哭大鬧。

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做了調整,比如我們把原繪本中的「不是小寶寶了」改稱「是大寶寶了」。

在豬小妹遇事哭鬧的時候,我們會說,你是大寶寶了,不哭,說話或者指出來,告訴媽媽,你要什麼,這樣她會努力的用語言或動作表達她的需求。

與家中的玩偶玩與小朋友相遇時情景模擬遊戲。

與寶寶玩交換玩具情景模擬遊戲,教會寶寶學會分享以及通過交換獲得玩其他玩具的機會。

3、巧妙使用手語

教會寶寶一些手語,比如「等待」和「不能這麼做/Nono」的手語。

這些手語,對寶寶在家和在外的行為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導效果。

「等等」、「Wait」,只要一說這個詞,雙手交叉放到下巴下,表示等待,現在我們使用這個手語,在等待吃飯,等待玩耍,等待回應要求等。

「No」加食指放在鼻前左右擺動,表示不可以這麼做,多用在公共場合,制止將要發生的不良行為,比如爭搶玩具、拍打對方、不按順序玩耍等。

「噓」手指放在唇前,做出這個手勢,就要安靜點,不要那麼大聲啦。

4、時間觀念的建立

給寶寶買一個數字大的玩具手錶,在寶寶在外玩耍時,提前告知指針指向時間,和結束玩耍時指針指向時間,在結束時間之前10分鐘和5分鐘,分別提醒一下寶寶看錶。

離開之前,跟所有的玩具、遊樂設施、小朋友和陪同的大人說再見/bye bye,開開心心地回家。

5、理性面對攻擊行為,避免以暴治暴

寶寶在1歲-2歲這個階段,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剛剛初步發展,而模仿能力極強。

所以,以暴治暴的方法,只會適得其反,這正是打罵、關禁閉的方式不可取的原因。

家人之間不要玩拍打的遊戲,或者以拍打示親昵,寶寶會以為拍打是一種示好和獲取關注的行為,進行模仿。

在外活動時,遇到拍打人的孩子,或者打罵孩子的家長,儘快將寶寶抱走,因為她所看到的一切,她都會模仿,時效驚人。

與這個階段的寶寶親密接觸時,儘量避免讓寶寶撫摸、拍打家人面部;在教寶寶認識身體部位時,讓寶寶指自己的身體部位。

這樣可以減少寶寶在與他人靠近時,不知輕重的身體接觸行為。

在公共場合活動玩耍時,在寶寶伸手做攻擊性行為之前,拉住她的手,說「握握手」或者打招呼搖手說「Hello」。

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寶寶改變了以前的習慣。

6、多接觸其他小朋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是可以進行短暫的互動、友好的交往以及一定程度的分享的,包括一起玩玩具、玩沙玩水、玩滑梯、分享食物、互相幫助等等。

培養規則,時間觀念也是可以在這個年齡段開始逐步進行和實現的。

發生之前那些行為的時候,豬小妹1歲3個月。

現在她已經1歲半了,除了還是天天說著不知所謂的No(就是太喜歡這個詞),她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公共遊戲場合等待(比如排隊滑滑梯、玩玩具);不再拍打其他小朋友而轉由打招呼或者握手;想玩別人的玩具時,在家人的指導下會問please;不再介意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公共遊戲設施(當然對自己的玩具還是很保護);已經可以跟熟識的小朋友有簡短的互動玩耍。

總的來說,經過我們這幾個月的正向引導,她在行為上的變化還是很大的。

寶寶的行為也許會反覆,但正向引導也是可以不斷進行和強化的。

「我的寶寶怎麼了?」當你心頭有這個疑問時,靜下心來,看看我們成年人自身的言語與行為,看看孩子是否到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每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度過一個瓶頸時,我們看到和得到的是我們自身和孩子的成長。

敏感期不止這一個,讓我們一起以平和、略帶喜悅的心態,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敏惑期的到來吧,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又要前進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的孩子不是一定要分享!別做大方的強盜家長

「我們家寶寶怎麼不愛分享玩具?」很多爸爸媽媽會著急地問。擔心家裡沒教好,寶寶以後變得自私自利。所以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場景:寶貝小花收到了一盒新蠟筆,每次用完她都小心翼翼放回原處。鄰居家妹妹想一起...

抓准寶寶的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

各位都聽說過狼孩子的故事,因被遺棄,從小被狼養大,常年與狼為伍,直到被社會發現、媒體報導,狼孩子才重回人類社會。10多歲了,但其智商卻達不到三歲孩子的水平。心理學家指出,狼孩子的智商不及三歲孩子...

《兒童行為心理學》——了解並理解你家孩子

我們都知道自古有這樣一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三歲看小」是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

孩子有這個壞習慣,滿足TA比吼娃管用一萬倍!

最近很多家長向我反映,孩子自從入園後,遇到的大都是爭搶以及攻擊這些事兒。甚至在孩子的書包里,常常發現不屬於他的「新物品」……昊昊媽:周末我幫兒子收拾玩具,意外發現多了12色蠟筆,於是問兒子。兒子...

正確的方法,幫2~3歲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孩子滿2歲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兒時,表現得很不友好。公用的玩具他要搶著玩兒,自己的玩具更是要獨自玩兒,哪怕一個人玩兒不過來,或者本身就是可以多人一起玩兒的玩具,寶寶也不願意分享...

怎樣讓寶寶更懂得分享,爸媽應該這樣做!

一個可愛的孩子懂得分享,懂得討人喜歡,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問:我兒子快兩歲了,他常常喜歡一個人玩,不許其他小朋友動他的玩具,看見別人的玩具好玩也要當成是自己的,不許別人動。如果其他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