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回應孩子,後果很嚴重,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的閨蜜蓉寶,前兩天和我抱怨:

「我家西西是個宅男,不愛運動。

畫畫、西洋棋這些不用動的他願意學,籃球、網球這些運動類的,無論和他說多少遍運動對身體好,他就是不願意學!之前帶他上籃球體驗課,他還興致勃勃的,下課後一臉開心的和我說籃球很有趣,但我要給他報班時,他又不樂意了!」

我抓住重點:「他說有趣時,你怎麼回答他的?」

蓉寶滿臉問號:「就說學籃球很好,強身健體,你要好好堅持下去之類的,哪裡說得不對嗎?」

我心道果然如此,蓉寶犯了很多大人會犯的錯誤:她對孩子的回應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打籃球很開心,覺得籃球很有趣,他想和媽媽分享這種快樂,媽媽卻沒有將重點放在回應他的感受上,而是一味強調籃球的重要性。

這等於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不重要,籃球帶來的功能價值才重要。

這樣的回應,孩子拒絕學習籃球也就不意外了,他在用這點小叛逆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蓉寶恍然大悟:好像確定是這樣,他願意學習的那些,我都沒有強調過學習這些的好處,而我強調過的,他全都不願意學。

很多爸媽會問我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學興趣班,「興趣班」當然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先,而從孩子的角度看,能讓他開心的、感到有趣的,比較容易讓他產生興趣,他才不管這件事是不是對身體好,能不能鍛鍊意志力。

不正確的回應,影響孩子的一生

日常生活中其他事情也一樣,當你覺得孩子抗拒、無法溝通時,你先得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有沒有正確的接納孩子的感受?

懂那麼多育兒理論的老司機蓉寶都在這件事上一不小心翻車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媽媽翻車的事例更是屢見不鮮。

比如:

孩子回家的路上在小區樓下看到一隻小狗,他非常喜歡小狗,開心的說:媽媽快看!好可愛的小狗!而媽媽急著回家做飯,可能會說:快點回家了,爸爸在家等你呢!孩子回到家激動地和爸爸分享路上見聞,這時爸爸在看手機,可能心不在焉的回一句:嗯。

或者甚至裝作沒聽到。


這種在同個頻道內的、敷衍的、完全不顧孩子感受的溝通,不僅會讓孩子當下的心情受到打擊,可能會產生和一些逆反行為,比如抗拒興趣班、不願意乖乖吃飯等,還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如果父母總是忽視孩子的感受,給出的回應和孩子關注的重點不一樣,甚至是漠然無回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是無關緊要的,自己是不被尊重的,時間久了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通俗點說就是「看不見自己的存在」。

這並不是玄學,心理學家把這叫「存在性焦慮」

如果一個小小的孩子有了這種焦慮,那他內心會無法感受到陽光和愛,長大後不懂得愛自己,更沒有愛他人的能力,甚至會變得孤僻自卑。

大導演、影帝姜文在一檔節目中說他其實是很不自信的人,也許你很奇怪,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不自信?看看他和母親的互動,就能懂其中緣由。


當年姜文考上中戲,回到家很是興奮的告訴母親,母親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不咸不淡說了句:「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呢。

母親這樣毫不在意他感受的回應,讓他覺得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感受一直被忽略,即使已經功成名就,姜文心中還是插著一根刺,看不見自己,成為不自信的人。


給孩子最好的滋養,是接納他的感受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直接的聯繫,孩子感受好了,自然會通情達理,溝通順暢。

怎樣讓孩子的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跳妞小時候,有次特別想吃冰淇淋,但因為是晚上,她擔心我會不同意,就弱弱的問:「媽媽我能吃冰淇淋嗎?」

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可以!」

她開心地蹦著去冰箱拿冰淇淋吃,邊吃著邊要跳起來了,我看她那麼開心,說:「吃冰淇淋那麼開心嗎?給媽媽也吃一口,媽媽也想那麼開心!」

她一邊把冰淇淋往我嘴裡塞,一邊說:「我最喜歡你這樣的媽媽,媽媽我太愛你了!」

那一刻,我覺得幸福極了。

孩子開心,激盪起媽媽的喜悅,媽媽也發自內心回應孩子的開心;孩子半夜哭鬧,媽媽哪怕在另一個房間也會第一時間衝過去安撫孩子;孩子摔跤了大哭,媽媽不是說「男子漢別哭」而是說「媽媽知道你疼」...

爸爸媽媽的回饋以孩子的感受為中心,寄予積極的回應和關注,這樣的孩子是幸運的,他會成為我們口中的天使寶寶,他感受到爸媽是愛著他的,他的存在得到確認,自我會變得完整,內心也會變得溫暖充盈。

給孩子生命最好的滋養,是確認孩子的感受。

就像美妙的愛情一樣,是找到一個能在心理層面和自己有共振,能夠理解自己的人。

大家換位思考一下,你工作上和別人起了衝突,非常生氣,回家和老公吐槽,結果老公說:這沒什麼,有什麼好生氣的,你小題大做。

你是什麼感受?會不會覺得一口氣堵在心口?夫妻大戰一觸即發,甚至想換一個老公?


這樣做,接納孩子的感受


全神貫注的聽

很多爸爸媽媽被工作、生活雜事、手機等占用了時間,當孩子說話時,他們可能心不在焉,隨口敷衍。

其實這種心不在焉孩子感受得到,會讓他們氣餒。

當孩子在表達感受時,爸爸媽媽正確的做法是蹲下來,平視他的眼睛,全神貫注的聽孩子的敘述,這樣孩子能更好的表達他們的感受。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我們能與他產生共鳴。


說出他的感受

孩子可能語言能力不夠,不足以表達他們的感受,只是將感受用行為表現出來,這時爸爸媽媽不要急於否定或者試圖迴避孩子的感受,而是可以及時說出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哭著說「我的小海龜今天早上死了」,如果爸爸媽媽回他說「別哭了,不就是只小海鬼嗎我再給你買一個」,那孩子可能會更難受,哭鬧聽不下來。

這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小海龜是你的好朋友,失去好朋友你很難過對不對?」

不用擔心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裡會感到安慰,會覺得有人能夠理解他內心的感受。


肯定的回應他的感受

這是在親子溝通中最關鍵卻最容易被一不小心就忽略的,就像前面講到的例子,孩子因為打籃球很開心,媽媽正確的回應應該是:我看到你打籃球的樣子了,感覺你非常的開心!

而不是去講籃球的作用。

當孩子說那隻狗很可愛時,媽媽可以回答:確實,我也覺得狗狗非常可愛!當孩子不想吃青菜時,媽媽不要以「吃青菜對身體好」這樣的理由來逼迫孩子吃青菜,而是可以接納孩子的不樂意。


在日常溝通中,用「我感受到你的開心了」「你好像很生氣」「你一定很難過」「確實很疼啊」等等肯定孩子感受的話來代替「打籃球對身體好」「有什麼好生氣的」「別哭了」等等這樣否定或者忽視孩子感受的回應。

我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幫助,深入孩子的內心,了解和接納他最真實的想法,他更有激情去探索世界。

孩子和大人都一樣,因為知道有人接納他、理解他,他才可以走得更遠。

更重要的是,因為自己被理解和接納,他也能回饋世界更多溫柔和善意,長成內心溫暖、平和篤定的人。


作者介紹:我專注於嬰幼兒發展研究多年,擅長嬰幼兒護理與早期教育、睡眠能力、感官發展、運動能力、自我安撫能力及情緒管理;已成功輔導超過5000個寶寶諮詢案例,線上及線下的課程學員人次超過200萬+

如果想學習關於寶寶的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王榮輝快樂育兒(ID:w4008780066)

公眾號後台回復「乾貨」,即可領取300篇原創育兒乾貨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無條件接納會寵壞孩子麼?

幫助都說要對孩子「無條件接納」,但卻發現,「一味接納」讓孩子越來越任性。什麼是「無條件接納」?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做才對?今天,分享我結合實踐的一些思考以及兩位育兒達人在《時尚育兒》雜誌上對」無...

青春期女兒賭氣理奇怪髮型,咋整?

青春期孩子有叛逆舉動怎麼辦?看看今天這位家長在微信後台的提問,您是不是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如果您還有更多教育問題想諮詢,可以在文章下方給我們留言~如果微信後台的問題沒有及時回復,可以關注周一到周...

孩子發脾氣愛打人?你該看看這些解決辦法了

受訪專家|吳臻 (首家「私人定製式」家庭教育機構「優家教育」創始人)孩子發起脾氣來就容易打人,可怎麼辦?有什麼好的應對方法嗎?來看看專家是怎樣為您支招的吧!孩子3歲了,一發脾氣就打人,我們和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