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打不罵,做好這些讓孩子越來越懂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教育孩子,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為將來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及哪些事情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

於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及時給他們立一些規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守規矩的孩子,也就是沒有規則意識,不受束縛,例如玩完玩具不收拾;吃一會飯看一會電視;玩夠了才想到第二天要交作業,更糟糕的則是變成大家嘴裡的「熊孩子」。

這不,前些天又有一個「熊孩子」上了新聞,在電梯裡衝著電梯按鍵撒尿,電梯燈熄滅,門也打不開,自己反倒被困在裡面,害人害己。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規則意識,沒有界限,不知道什麼事情不能做。

如果父母在家不教育好,在外面出了事自然會有人來教訓。

立規矩不等於命令
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性格多有不同,有的淘氣急躁,有的又很溫吞,性格也許是天生的,父母們無法改變,但可以引導孩子,使孩子的性格往好的一面去發展。

同時父母們要記住一點,孩子在童年時期形成的性格,將伴隨著他的一生,影響著他以後的行事風格。

所以如何立規矩,方式很重要。

其實比起說立規矩,我更願意說制定一些規則,畢竟很多父母們容易將立規矩和命令聯繫起來。

但實際上這是不同的。


命令始終是單方面的,用父母的優勢去壓制孩子,孩子通常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後果是暫時能壓制住,但是孩子大了就很難說。

立規矩或是制定規則,是通過父母的言行和溝通,引導孩子心甘情願的去合作,去遵守,往往孩子的性格也會慢慢向好的方面發展。

父母情緒穩定的力量很強大
別說孩子,父母們的性格也一樣有區別,有的焦躁易怒的,有的冷靜理智。

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孩子當然是不可能每次都聽你的,很可能把性子稍微急一點的家長就逼得失控了,開始罵和吼,有用嗎?即使有用,下一次又會重複吧。

父母越是發脾氣,不耐煩的對孩子,孩子內心的牴觸情緒就越強烈,長期下來的結果就是你說什麼孩子根本不想聽,可能暫時為了敷衍你配合一下,轉頭就按自己的去了,甚至跟你對著幹。

有些父母認為不打不行,但是請仔細想想,對一個幾歲的孩子,他犯的錯是真的不打不行?還是因為怎麼說孩子都不聽,所以把自己氣的夠嗆,必須打一頓?


很多父母發完脾氣或者打完孩子就後悔當時沒有冷靜,完全是自己的情緒失控,作為一個成年人,尚且經常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又怎麼能去指責一個幾歲的孩子不聽話?
如果父母不能好好控制情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同時也摻雜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情緒,用負面的態度對待孩子,那麼孩子反饋出來的對待其他人,對待外部世界同樣是負面的態度。

父母立規矩的大原則
父母們對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期望,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孩子能獲得幸福。

但孩子是否有獲得幸福的能力,這個和父母的教育密切相關。

父母們要接受和面對現實,孩子不會每次都聽你的,不會每次都服從你的,孩子也會時不時說一些過分的話。

這就要求父母仔細去觀察孩子,把重點放在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們的態度。

例如說你對孩子提出了要求,他雖然有些不情願,磨磨蹭蹭的,但還是打算去做,父母就不要繼續再多說了,這就是注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態度。

如果父母沒有眼力見,不知道適可而止,還在繼續說,很可能就激出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幹了,最後結果可能又是父母和孩子一場「戰爭」,大家都累。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很多家長沒有自知,以為自己是在苦口婆心的講道理,勸說,殊不知已經遭到了孩子的牴觸心理。

立規矩並不是讓孩子一味的服從父母的權威,如果孩子不敢對父母的要求質疑,那麼你要如何養出一個堅強、自信、有主見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記住一點大原則:給孩子立規矩不是讓他們服從父母的權威,而是引導和鼓勵孩子照著正確的方法做事。

雖然一味的命令是不可取的,但家長太過軟弱的哄著,無原則的讓步換取孩子聽話,更是不行。

所以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是需要技巧的,表揚和懲罰都不可少。

立規矩的小技巧:
1 規矩簡單,易執行
孩子記不住太複雜的事情,有的時候他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也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去做。

所以每次最好只交代給孩子一件事,並且要簡短和直接,例如「去洗手」、「把電視關掉」,而不是「去把電視關掉,玩具收好,再做做作業」一口氣說幾個連續動作。

2 說話之前先要求孩子看著你
大家如果留意外國連續劇或者電影,也會經常看到父母在找孩子談話或者提出要求的時候,都會站在孩子面前,半蹲下來說:「聽著,孩子。

」或者「孩子,看著我。

」然後才開始說接下來的話。


這點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在生活中,父母們可能會一邊忙著自己的事情,一邊對孩子喊著讓他們去做什麼,孩子就隨便聽聽不重視。

又或者孩子正看電視入迷或者專心於玩玩具,根本沒聽到父母說的話。

所以當父母真的希望孩子去做什麼的時候,就要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到孩子面前去,讓孩子注意到自己要說點什麼了。

面對面,看著彼此說話,這種並不使用父母權威的壓力,會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認真的,而不是生氣的,就會讓孩子重視起來。

同時,父母要重點注意的是:態度一定要尊重孩子,但口氣要堅決。

在不傷孩子自尊心的情況下,口氣堅決明確的告訴孩子去做什麼。

3 表揚和懲罰
在孩子做到了你要求的事情之後,要立刻誇誇他,而且是我們常說的要夸具體的行為,例如「你收拾的很快而且很乾凈」、「很自覺,我只說了一遍你很快就關掉電視了。

」這樣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好在哪裡,能夠鞏固良好的行為。

而不是隨便誇誇你真棒就完事了,孩子既然認真的遵守規則,就值得父母用心去肯定和表揚他的行為。

當然孩子也會有不聽你的時候,他就是不想關掉電視,他就是要繼續玩玩具,父母重複了好幾遍,孩子還是不聽,為了避免父母火氣越來越大,最後發展到罵和打,要及時的剎車,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給予懲罰,讓孩子受到自己不遵守規則的自然後果。

不要只是嚇唬嚇唬孩子「你再不去寫作業,我就把你玩具都扔到垃圾桶去。

」諸如此類的,這種招數用不了幾次,因為孩子很快就會知道父母不會真的扔掉玩具。

務必使用立刻就能讓孩子體會到的懲罰,例如:今天不可以再吃零食、從現在起兩天內不能看電視、一周內都不可以玩玩具等等。


值的注意的一點是:孩子聽到這些懲罰可能會去哭著求你,但是父母切忌不能心軟,孩子都是「狡猾」的,他很快就知道下次即使不聽話,也不會有事兒。

父母們不要心急,一個終生習慣的養成,本就需要極有耐心,而且不同性格孩子在時間上有快慢,有的孩子可能一兩次就記住了,有的孩子卻需要更多的時間,但只要是正確的方法,父母們都應該堅持下去。

一個家庭的教育理念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教育孩子的黃金十條,你能做到幾點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孩子家庭教育和人格培養的關鍵點。很多父母都會很詫異,為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很聽話,結果越長大就越叛逆?其實道理很簡單:一是孩子小的時候對其限制過度,導致孩子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最後...

孩子不是你想懲罰就懲罰的

現今的孩子,不少都是萬千寵愛在一身。家裡條件好,孩子從小的要求也得以滿足。有些被老一輩帶大的孩子,更被寵得要命,變得蠻不講理。哪怕父母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溝通,孩子依然堅持到底,一步也不退讓,...

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如果我們的娃不聽話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該怎麼處理呢,一起來看看美國的教育方法。在美國人們非常排斥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美國家長都認同打孩子本身是一種暴力行為,尤其後期會對自己的孩子的造成肉體和...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你好,我是周洲。今年啊,北京的雨水格外多,前幾天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走在積著雨水的小水窪前,他的媽媽站在旁邊告誡:「他別踩啊,一會兒衣服全濕了!」沒想到孩子就像沒聽到一樣,興高采烈地跳了進去,濺...

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面對孩子不守規則的行為,父母應該這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1.分清孩子違反規則的各種情況有些時候,孩子無視規則,並故意犯錯誤。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用溫和的懲罰來處理故意性的不良行為,但絕不可以只要...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肯定優秀,家長們可以看看

責任心是一個人對其所屬的群體的共同活動、行為規範以及他所承擔的任務的自覺態度,它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到兒童的學習與智力開發,同時,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家...

怎樣培養出孩子的好性格?

如何培養一個有好習慣、好品行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課。美國在培養聽話的孩子,糾正不好習慣方面用一個很簡單的詞,就是discipline,即「訓練、訓導」。訓導不是懲罰,更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