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餵不吃飯,都是父母慣壞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吃飯這件事,不管是對大人來說,還是對孩子而言,都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在孩子初生的這幾年,全家人的關注點沒有比「吃」更多的。

家長捧著飯碗滿屋子打轉地哀求孩子吃一口再吃一口的場景,在大多數家庭中頻繁上演。

而家長們湊到一起,話題也離不開「你家孩子挑食嗎?」「你家要不要餵呀?」「你家吃得多麼?」……往往在這樣的場合,我總能收到不少艷羨的目光以及無數的經驗討教。

是的,我們家小妞,從一歲半開始就自己吃飯了,幾乎不挑食,從勺子到筷子都運用自如,我反而開始擔心「她食慾太好」這件事兒了。

大家都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其實我真的沒做什麼,只是順其自然地讓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吃飯習慣。

仔細想想,我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只做到了7個字——不驕,不躁,不嘮叨。

要說具體經驗,還是有一些有必要拿出來供大家參考的。

★從孩子添加輔食開始,就不阻止他自主探索的慾望。

相信你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辛辛苦苦親自做一頓輔食,孩子還沒吃上兩口,就開始搶勺子,抓食物,亂搗亂摳。

這個時候,你既害怕浪費了食物,又擔心孩子弄髒了衣服,更加憂慮「戰場」的不好清理。

所以,大多數家長尤其是奶奶會果斷阻止孩子這樣的行為,殊不知,這也許就是他日後不願自己吃飯的導火索。

所以,讓他自己抓,並且把勺子交給他,才是讓孩子自己吃飯的第一步。

★給孩子專屬的餐椅、餐具,甚至固定的就餐位置,全家人一起吃飯。

我想大多數家庭目前還是這麼幹的——讓孩子「吃小灶」,孩子的飯菜都跟大人的區別開,重新另外準備,個人覺得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的理解出現偏差,甚至會讓敏感期的孩子出現逆反情緒。

而如果讓他們和大人一起坐到同一張餐桌,吃同樣的飯菜,用自己專屬的餐具,我想這個意義是不一樣的,而這才是正常的,是孩子更容易接受的。

而他在飯桌上怎麼吃,吃多少,我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太在意。

請記住,刻意的關注,過分的特殊,都會孩子有感知,繼而有牴觸,不然就是以此要挾家長。

★不強迫吃飯,但沒特殊情況也從不餵飯,吃飯時間規律不隨意。

其實,孩子的養育不能完全按照教科書,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完全個體化的小生命,和千差萬別的大人一樣,有的人胃口好,有的人吃飯少;有的人個頭高,相應的,有的人生來相對矮小……這些特徵都是基因的一種表達形式,且不可急躁地以此作為比較孩子的標準,認為矮了一厘米就是因為少吃了一口飯,比標準體重輕了一斤,也是這個原因。

從而,再去強迫孩子吃飯,不吃飯就追在後面喂,只這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而當你每天有固定的吃飯時間,不吃這一頓就要等到下一頓,孩子會慢慢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到了飯點就主動加入吃飯的。

★少備零食,多做榜樣。

作為年輕的父母,我們都非常喜歡吃零食,更何況孩子們。

所以,我的建議是家裡要少儲備一點零食,家長首先要管好自己才能再去管好孩子。

當你有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時,孩子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吃飯只是養育孩子過程中無數細節的一個縮影,我們只要放鬆心態,端正態度,不過度嚴厲,也不分外溺愛,做好吃飯的榜樣,就已經很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孩子愛上吃飯,簡單三招輕鬆搞定

工作中每天都會聽到這些話:我們家寶寶吃飯還是吃得少怎麼辦?我家寶寶有點挑食,這不吃那不吃,怎麼辦?寶寶每天吃飯都要靠哄。每天我都帶他到小區下面吃飯,玩著玩著就多吃些,要不然根本就不吃飯。孩子的吃...

育兒心得-關於吃飯的那些事

有很多媽媽問我好多關於孩子吃喝的問題。我之前要打算寫的餵養這個標題,現在自覺題目有點大了,餵養包含的方面太多,我不是專業的育兒專家,說不了那麼周全。就簡單的說一下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這一方面,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