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故事」捉弄孩子——逗樂了大人,給孩子帶來的可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圓圓上幼兒園時,有一階段我工作特別忙,就由她爸爸接送。
她爸爸單位離幼兒園很近,幼兒園放學早,爸爸接上她還不到下班時間,就把她帶回單位再待一個小時才回家。
他辦公室幾個人當時都三十歲左右,大家處得很好,也很隨意,經常互相開玩笑。
有兩個同事很喜歡和圓圓說話,但他們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說話,總是把她當個小動物一樣捉弄。
比如裝出很兇惡的樣子,強行要來抱孩子,孩子嚇得直躲,他們則樂得哈哈笑起來;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圓圓喊他們「爺爺」,孩子不懂事,就叫了爺爺,逗得辦公室的人都笑起來。
我可以想像,當時圓圓一定從大家的表情中感覺到有什麼地方錯了,但又不知哪裡錯了,她一定很惶惑,很不安。
再後來他們又讓圓圓叫爺爺,圓圓不叫,他們就假裝生氣了,說你這個孩子不懂禮貌,弄得圓圓不知所措。
她爸爸也不喜歡別人那樣逗圓圓玩,但也許是覺得這只是開玩笑,也許是因為對同事不好意思,就不去強行制止他們。
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孩子那麼小也沒有能力把她的不快講給我。
結果過一段時間後,我突然發現圓圓和外人打交道時流露出不自信,說話時不像以前那麼大方了,經常是想說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猶疑躲閃,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時。
這讓我有點著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癥結,就反省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在生活中更留心讓她多和別人打道,培養她的自信。
有一天,圓圓和她爸爸從單位回來,我看出圓圓有哭過的痕跡,問怎麼了。
圓圓說:張叔叔說爸爸不要我了。
說著又想哭。
她爸爸解釋說,他下班前到院長那裡開個會,會議比原定時間稍長些,到下班了還沒結束。
那個張姓同事就對圓圓說:「你爸爸和媽媽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給我,我家有個兒子,正好沒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
」說著就做出要拉圓圓走的樣子。
圓圓被嚇壞了,大哭起來。
從這裡,我才知道他們經常捉弄孩子。
我當時很生氣,責怪先生不懂得保護孩子,氣頭上說要剝奪他接送孩子的權利。
先生雖然對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滿,但他不認為會給圓圓帶來什麼影響,覺得我把這件事看得太重了。
我後來多次和他談到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
他從事實中也看到了影響,圓圓有兩次從睡夢中哭醒來,問她做了什麼夢,都是說夢到爸爸從幼兒園接上她就不要她了,獨自走了。
大人的一個無聊的玩笑,給孩子帶來多麼深刻的恐俱啊。
她爸爸終於意識到這事對圓圓的影響,也非常懊悔。
後來我儘量去接孩子,真的「剝奪」了先生接孩子的權利,主要是我不想讓圓圓再見到她爸爸單位那兩個人,不想喚起她的不快。
她爸爸也真正注意這個問題了,偶爾因為我實在忙顧不上接孩子,他把孩子接回單位,也絕不允許同事再捉弄孩子。
我和先生達成一個共識,就是寧得罪同事,絕不「得罪」孩子。
當然,單位同事捉弄孩子並沒有惡意,看家長不願意,以後就不那樣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問題。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
經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歡笑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
我看到一位媽媽洗完一塊床單晾起後,順便和她兩歲的小兒子玩一種叫「眊兒」的遊戲。
她和孩子分別站在床單兩邊,互相看不見,然後每喊一聲「眊兒」,倆人就同時從床單左邊或右邊探頭去看對方。
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頭能和媽媽碰面,而媽媽的目的是每次探頭都不讓孩子看到。
這樣,媽媽有可能這一次剛剛從左邊探了一次頭,接下來的「眊兒」還是從左邊探頭;以孩子的判斷,媽媽剛才從左邊出來,這下該到右邊了,就跑到右邊,結果撲個空。
這樣可能來回撲幾次空,到終於和媽媽碰上面了,孩子就會樂得大笑起來。
尤其是媽媽使了小計策,剛從左邊出來,又從左邊出來,而孩子已學會判斷,通過猜測,兩次從同一邊出來,連著臉對臉地和媽媽「眊兒」上了,孩子為自己的成就感興奮不已。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優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裡拿一個準備給孩子的東西,卻不痛快地給他,而是提條件,讓孩子說一句甜言蜜語,如果孩子不想說,就做出要把東西拿走不給的樣子,直到孩子說了,這才滿意地把東西遞給孩子。
還有的大人以嚇唬孩子取樂,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雞雞之類的動作。
或者看一個小女孩極喜歡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來,說丟了或被別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來。
成人覺得這很好玩,以為不過是逗孩子著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沒事了;其實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
它對孩子來說毫無趣味,只會讓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的不信任。
所以凡遇到這類事情,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
這不是小事,事關孩子的事情沒小事,在大人眼裡是小事,在孩子來說卻是大事。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毛病。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以上文字來源於:尹建莉◎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吧!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家庭教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挖掘家長智慧,成為孩子眼中「別人家的父母」,歡迎關注,翻閱相關文章(每天都有更新哦)!
智源家庭教育--發現智慧 分享幸福!
潤物有聲:不要隨意拿別人孩子開玩笑
文/Vincent暑假期間,很多孩子都跟著大人一塊上班,於是各大辦公室都來了小客人。辦公室里的伯伯叔叔阿姨們大都熱情好客,愛跟孩子開玩笑。於是,無意間,很多孩子都成了大人口下的犧牲品。大人在跟孩...
孩子家長,我們對孩子捉弄和逗的區別,生活中不要再犯這樣的錯了
捉弄孩子,是很多成人們和孩子相處時候的模式,利用自身的優勢捉弄不經世事的孩子,故意讓孩子犯錯,哭泣或者害怕,成人們是高興了,達到歡樂的目的了,但是這樣做在孩子的心裡留下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分享...
管好你的嘴 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情,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
小小的言語動作,可能害了孩子,第一種幾乎人人遇到過
親友逗孩子是家長們常常遇到的事情,親友們往往是出於喜愛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家長可能暫時未意識到。那麼,逗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遭遇這...
這樣的快樂是在傷害孩子
周四的時候,公司接到通知第二天停電一天,我們辦公室的幾個同事就慫恿我說:小貝,明天沒事做把你兒子帶來玩唄?我一想反正也沒事帶來就帶來唄!我們辦公室的幾個同事平常相處都挺好的,也很隨意,經常會開開...
尹建莉:「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認真的,是隨著成人的塑造和擺布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慢慢形成不信任他人、自卑和說謊的心理及習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
尹建莉:對捉弄孩子的行為要堅決說「不」
和孩子玩兒也是一種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容易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禮貌而堅決地制止。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