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應對寶寶「打人」攻略之 家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因一:養育方式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們往往是孩子人生中努力接近和模仿的第一個對象,他們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行為模式。

如果父母平時的教養方式比較嚴厲,傾向於用打罵解決問題,孩子也更大比率會出現較多的打人行為。

在這樣的養育方式中,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認為:生氣的時候是可以打人的,打人會讓人痛,然後那個人就會害怕並乖乖聽話。

於是,他們在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的時候,就會用打人來讓別人害怕,「乖乖」把玩具給他;或者每當生氣的時候,就表現出攻擊性的傾向。

如果孩子通過打人達到了目的,如搶到了小朋友的玩具,或是要求得到了媽媽的滿足,那麼他就通過實踐嘗到了打人的「甜頭」:原來打人真是一個好辦法呀!如此這般,他的打人行為就被強化和鞏固下來了。

原因二:婚姻關係和家庭氛圍

大量研究顯示,不良的家庭環境容易導致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如父母婚姻不和、家庭暴力、父母離異、父母有犯罪史等。

曾有人向我諮詢:「我昨天和寶寶爸爸大吵了一架,還打了起來,寶寶當時就在旁邊看著,他嚇得大哭,拚命推他爸爸,然後也被他爸爸狠狠地打了幾下屁股,哭得嗓子都啞了……今天我看到寶寶在用來拿一個衣架打他的玩具熊,寶寶是不是有心理陰影了?」

孩子目睹父母的婚姻暴力對於孩子的影響尤其大。

無論是家庭系統理論、社會學習理論,還是情緒安全假說都表明,長期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存在很大的情緒壓力,從而出現很多的負面情緒反應(害怕、恐懼)和行為失調,顯示出更多的逃避、恐懼、以及攻擊性行為。

原因三:吸引父母的關注

父母忙於事業,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忽略了和孩子的親子相處;父母吵架鬧矛盾甚至分居離婚,沒有很好地傾聽和顧及孩子的感受;父母決定再要一個孩子,媽媽懷孕期間或者二寶出生後,老大覺得自己被忽略……

孩子通常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把父母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他們一開始可能會儘可能表現得更好,希望父母可以注意到他們的良好行為。

如果父母沒有發現,忽略一直繼續,他們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問題行為,有的孩子表現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上,有的則表現在夥伴相處上,他們寄希望於自己的問題行為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

有些父母在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無視他們,在他們有問題行為的時候則給予大量的關注(雖然可能不是正面的關注,而是批評、指責或者懲罰),這繼而更加強化了孩子的問題行為,他們會想:「噢,原來我表現好了是沒有用的,我表現差了爸爸媽媽才會注意到我的存在。

」於是,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變得持久甚至升級。

原因四:父母給孩子太多的限制

有時候我們給孩子的限制太多了,這個不能玩,因為太髒;那個不能玩,因為太危險;你要喊人,不喊人就不是乖寶寶;你要分享,不分享媽媽不喜歡你……

我們大人在被過多禁錮和強迫的時候,會覺得壓抑,會生氣會反抗。

孩子也一樣,果正常需要長期壓抑得不到滿足,容易產生心理挫折,從而產生瀰漫性焦慮和攻擊性行為。

可是孩子不太會考慮行為和後果之間的關聯,當他們的憤怒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以各種逆反行為或者攻擊性行為爆發出來。

很多孩子就會直接地使用打人的行為來發泄心中的憤怒,哪怕他們知道被打的人會疼,他們也顧不了啦,甚至有些孩子的憤怒累積過多,看到別的小朋友哭泣他反而會覺得很開心。

應對方式:

1. 不要恐嚇孩子,避免打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恐嚇和打罵的方法對孩子的行為管理或許有一定效果,然而這是以犧牲孩子的安全感為代價的,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父母的反叛也會越來越厲害,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甚至動手打父母。

所以,父母完全沒有必要用讓孩子反叛、變得攻擊性為代價,來獲得短暫不持久的「聽話」。

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儘可能採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既能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又能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

在你能接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自由選擇和自由發揮的機會,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在了解孩子感覺的基礎上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強迫。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其實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因為每個人在有選擇權的時候,都覺得自己對生活有著很好的控制感。

比如,你問孩子:「你是想現在洗澡還是五分鐘以後再洗?」其實早五分鐘也好,晚五分鐘也罷,對於大人來說是沒有太大差別的,卻可以不費口舌就收穫一個配合的孩子;而孩子呢?也能感覺到他們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和快樂感,這個過程也是鍛鍊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這就是「雙贏」的過程,何樂而不為呢?

3. 二寶家庭應兼顧兩個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避免忽略任何一個孩子的感受,既要考慮老大的感受,也不能矯枉過正,完全以老大為主,犧牲和老二的互動時間。

建議創造機會,父母帶著老大和老二一起玩,也分別給兩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各自分別和爸爸媽媽獨處的親子時光。

4. 處理好夫妻關係

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爆發劇烈的爭吵甚至肢體衝突。

如果孩子不可避免地目睹了,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為一件事有不同意見而爭吵,並不是不愛對方了,也不是因為他的原因。

如果實在存在無法解決的分歧和爭端,雙方決定結束婚姻,建議平和地協商,並告知孩子父母是因為彼此性格不合適繼續一起生活,不是因為孩子的原因而分手。

無論何時,不要綁架孩子的意願,讓孩子當「調解員」、「評判員」,向孩子哭訴一方的不是,要求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譴責另一方;或者向孩子哭訴:「要不因為你,我早就不和他/她一起過日子了!」 這樣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無助之中。

除上述談及的原因之外,寶寶打人還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係:發育行為問題(多動症、自閉症、語言障礙等)、遺傳因素(20世紀70年代有報導染色體異常和47XYY和47XXY與反社會、攻擊性有關)、氣質特徵、激素水平、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等。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發現孩子有「打人」的行為,不要馬上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而是應該平靜下來,仔細觀察和思考,孩子的「打人」是否具有「攻擊性」,還是其他的原因?孩子的「打人」行為」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家庭養育、夥伴關係,還是其它?背後到底傳達了怎樣的信號?然後我們才能採取針對性的應對方式。

一旦孩子被貼上「愛打人」、「壞孩子」的標籤,就容易使周圍的人(即使初次接觸孩子的人)對這類兒童的過失行為、攻擊行為過於敏感和關注,有時反而容易強化他們重複發生攻擊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打人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我們常看到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會發生衝突為了一點小事動手打人,或者在幼兒園裡老師告知家長孩子在幼兒園裡經常打人、推人、抓人等嚴重的現象。一、什麼是攻擊性行為孩子打人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攻擊性的行...

寶寶打人該怎麼辦?寶寶打人原因大探究!

常有爸爸媽媽給贏在起點早教中心留言問寶寶打人、咬人怎麼辦,其實0—3歲的寶寶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由於寶寶的語言功能發育得還不完善,不用能正確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

懂得這些,寶寶愛打人小毛病,輕鬆解決?

寶寶愛打人的原因?1. 來自環境 寶寶具有此方法模仿的天性,父母給他提供什麼樣的環境,他就會不加選擇地吸收周圍環境給予他的一切。寶寶模仿的對象來自小夥伴,電視電影等各種媒體,也來自他周圍的成人。...

寶寶打人咬人太恐怖,這兒有幾招教你輕鬆應對

「寶寶之前是個可愛的寶寶,可是最近他像個小野獸,動不動就打人,不高興打人,高興也打人……」「過年期間,帶著寶寶去走親戚,寶寶和其他的小夥伴本來玩得好好的,一轉眼寶寶就抬手打了人家」很多家長認為,...

孩子又打姥姥了!父母到底應該怎麼教?

這是發生在火車上的真實故事。短短3個小時的旅程 ,一個長相俊秀的僅有8歲左右的孩子用玩具敲了他姥姥的頭十幾下,打姥姥的手和臉,踹姥姥的腿無數次,坐在對面,讓我深深的被觸動。被觸動的還不僅僅是孩子...

關於攻擊性行為一:論業界「小霸王」成長記

最近一一開始有攻擊同伴的小苗頭,聽奶奶說在公園和小朋友玩沙子,突然就拿鏟子朝小朋友臉上揚沙。奶奶及時制止並告訴她這樣做不對,倆人繼續玩結果又來一次,直接把小妹妹玩哭了。諸如此類的打人咬人等現象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