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竟會導致孩子「安靜能力」缺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爸媽的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常常會破壞兒童天生具有的安靜能力,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一名「破壞者」吧。
首先要明白,不管是東走西逛的孩子,還是一屁股坐在那裡沒興趣也不換地方的孩子,其實都屬於安靜能力缺失。
第一種往往是爸媽常說的「我的孩子真是一刻也不停」——不會安靜的孩子。
在家裡表現為玩具攤了一地,好像很熱鬧,但其實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想玩什麼。
第二種是大人口中的「乖小囡」——過於安靜的孩子。
表現為不太活躍,能長時間保持同一活動,甚至沒事情做的時候只是發獃,也不對大人提出需求,是「乖」過頭的寶寶。
而真正懂得安靜的孩子,玩的時候放得開,靜的時候收得住。
無休止的「教育」讓孩子失去安靜能力
一位大學老師講到一個故事,她在聽一場童聲合唱演出時,座位旁邊兩個5、6歲的小朋友在快樂地嚷嚷,直到獨唱部分清澈的高音在劇場上空迴旋,小朋友突然安靜下來,進入了音樂。
不少大人「抓住時機」鼓勵孩子好好學鋼琴,一下子把孩子從音樂中拽了出來。
結果,孩子恢復打鬧。
當台上表演一首印第安童謠時,孩子聽得聚精會神,家長又「抓住時機」用很學術的語言,給孩子介紹民族知識。
孩子又失去了欣賞音樂的興趣。
每當孩子沉浸在音樂中,家長就見縫插針地講道理——同樣的情況,家長中並不少見。
常常見到有孩子拿著自己畫的畫,興沖沖地給家長看,家長大讚一番後,就擺出很專業的架勢說:「寶寶,這說明你畫畫的時候一定心情很愉悅。
美術史上,畫畫還有很多個派別。
」或者是給孩子講故事,故事講完了,孩子意猶未盡地沉浸在故事中,家長則意猶未盡地抓緊時間給孩子開講人生大道理:「這個故事說明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很費解,為什麼家長就這麼急著要把他眼中的世界刻印到孩子的腦中。
遺憾的是,大多數家長總把他們所認同的語言和道理灌輸給孩子。
尤其是孩子在和音樂、繪畫等藝術打交道的時候,孩子有天生的與自然、與藝術對話的能力,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有他們自己的感受,有時候,敏感程度是成年人無法企及的。
不需要用專業的術語和明確的概念,甚至不需要用語言,尤其是孩子的語言還沒有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對世界有著他們自己的認知。
對孩子需求的忽視,也一樣會使孩子失去安靜能力
無休止的教育會使孩子失去安靜能力,但對孩子需求的忽視,也一樣會使孩子失去安靜能力。
不久前,我對小班孩子進行了「我的爸爸、媽媽」的調查,請每個孩子回家觀察爸爸媽媽在家做什麼。
結果發現媽媽基本上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給孩子,但關於爸爸,30個小朋友,27個的回答都是「爸爸在家有空就玩電腦、玩手機、看報紙」,只有3個小朋友回答「爸爸做菜很好吃」、「爸爸和我拍照片」、「爸爸洗衣服不乾淨」。
這個結果令人深思。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但是在孩子眼中似乎有些缺位,尤其是父親,幾乎沒有一位父親能夠保證每天在家對孩子的陪伴。
當電腦、手機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力,可想而知,孩子會以各種不同的方法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玩具攤一地;上躥下跳發出聲響;動動那些大人不讓碰的東西,於是出現了第一種類型的孩子。
而這樣的家長往往會在物質上給孩子過高的滿足,看到孩子什麼玩具都無法長時間操作,以為不喜歡、不感興趣,於是買了更多的新玩具,造成環境中給孩子的刺激太多,導致孩子的不安靜和混亂。
另一些孩子,則受到家長的過度保護,比如怕孩子受傷、弄髒、搞亂地方,就時刻「哎呀,別碰,小心!」;「這個不可以,會弄髒衣服的」;「不要搞亂掉!」把他們跟孩子說的話錄下來,會發現一系列否定的句子,束縛、限制得過多,時間長了,孩子的主動性慢慢消失了。
有安靜的能力才有成長的能力
爸爸媽媽不難發現,當孩子處在平和、安靜的狀態下,不僅能主動完成很多活動,而且非常專注,反而會讓我們覺得「他是不是玩了太長時間的積木?」、「她給娃娃做飯是不是太久了?」其實這正是安靜的價值——孩子在建構自己的認識體系,控制自己的動作、語言,充分思考,所以當孩子很安靜、很專注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讓他盡情探索吧。
智慧的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安靜學習的機會,秘訣在於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作用。
觀察正在建構身心協調能力的兒童,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動大多是自主、自動完成的,他就有機會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而讓心智逐漸控制自己的身體。
這樣的孩子顯現的行為,是動作的協調與精確。
例如:我想把椅子端起來拿到水槽前面,我就能控制自己的手腳完成這一連串的動作;我想用剪刀剪直線,我就能控制自己的肢體達成目標。
相反,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動總是被控制,就會逐漸喪失主動的能力。
一旦這個控制消失或薄弱時,身體就會失去指揮,這樣的孩子所顯現的行為就是脫序、不協調的動作。
當大部分活動都是孩子主動完成,而使得動作逐漸協調時,會讓孩子的內在感到滿足(我想做什麼,我做得到,而且逐漸可以做得和成人一樣好)。
這時候孩子才會將肢體探索的興趣轉向超越平常的狀態——安靜。
安靜是必須透過個人意志力才能達到的肢體控制。
動靜相宜的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有小磕小碰,難免犯些成人眼裡的錯誤,但家長卻為他們提供了更為包容的氛圍,既不違背孩子天性,又能抓得住孩子,與幼兒園組織和安排活動的原則異曲同工。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像彈鋼琴,既有動聽的主旋律,也有沉穩地伴奏,一張一弛、動靜結合,奏出快樂健康的樂章。
讓孩子學會安靜的辦法
教育最終是回歸生活、影響生活的,在家裡能否有序、從容地生活,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安靜能力。
目前大部分家長生活節奏很快,平時忙於工作覺得虧欠了孩子,於是周末帶孩子到處瘋玩或者參加很多興趣班,結果大人更累了,孩子更high了,漸漸地越發心力憔悴。
和孩子一起學會安靜,重新了解環境以及自己和環境、自己和自己的關係。
1、木頭人遊戲:這是幼兒園裡常玩的,也可以在家玩。
走樓梯之前、吃好飯玩樂時,「1、2、3、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講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不管什麼姿勢,都要保持不動,靜止幾秒鐘。
2、遠離多媒體:其實,不妨也試試讓自己放鬆下來,遠離電視、電子產品、玩具和形形色色的輔導班,在家裡和孩子享受親密無間的親子時光
3、被窩遊戲「看誰堅持時間長」:周末的早晨,不著急起床,和孩子躺在暖暖的被窩裡,可以用孫悟空的口令「定」,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自己創造。
說口令之前,在被窩裡扭來扭去,鑽鑽爬爬,怎麼動都可以,但是隨著口令,就不能動了,靜靜地互相看著,誰先笑、誰先動就輸了。
4、聽聽家裡有什麼聲音: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變成,也許可以聽到鐘錶的聲音、衛生間水管里水流的聲音、陽台外小鳥的聲音,樓上鄰居的腳步聲、甚至一些平常聽不到的奇怪聲音,可以一起尋找原因。
5、紙箱遊戲:準備一個稍大的紙箱,兩邊挖出可以把手伸進去的圓孔,裡面放一些不同質地的東西,讓孩子伸手去摸,猜猜是什麼東西,也可以多挖幾個圓孔,大人的手也伸進去,互相摸摸、猜猜是誰的手。
準備一個更大的紙箱,孩子可以在裡面站起來,用布蓋住進出口的地方,變成一個小帳篷,帶上手電筒鑽進去和孩子一起玩光線和影子的遊戲,漸漸地,會看到他進進出出把很多東西都搬進箱子裡照照影子,煞有介事地提出許多「為什麼」。
6、音樂欣賞:這也是不錯的辦法,不需要去音樂會,就在家裡,抱著孩子躺在舒服的沙發上,播放喜歡的曲目,聽聽裡面有什麼樂器,說說喜歡哪一段,無論孩子說得多麼天馬行空都要真誠地傾聽他的感受,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文來源:mom(作者:曹宇,教育工作者),圖片來源:《好安靜的書》】
關注孩子成長就上成長學:http://www.czxue.com
為孩子未來加分 關注微信公眾號:iczxue
聯繫合作:微信/QQ:248148086
轉載請註明出處:成長學»父母的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竟會導致孩子「安靜能力」缺失!
孩子不安靜或太過安靜 是爸媽教育出問題了
科學家認為,兒童天生有安靜的能力。可惜的是,常常因為家長喋喋不休,見縫插針的「教育」,兒童的身心喪失了連接,影響他們健康成長。作為父母,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一名「破壞者」吧。 每天早晨,幼兒園的小...
6-12個月嬰兒智能遊戲和感統訓練
到了這一時期,嬰兒的聽力和視力都已相當發達,對所聽到的節奏歡樂的音樂很感興趣,並能夠隨著節奏手舞足蹈。所以,這一時期要儘可能多地發放他所喜歡的音樂,也可以在媽媽的指幫助下,跟著收音機和電視做幼...
寶貝兒童(2歲——3歲)史上最全成長情況 跟寶寶玩兒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這時更喜歡跟比自己年齡稍大的孩子玩,開始是在一旁很感興趣地觀察大孩子的遊戲,想加入又不敢,總是拉著大人陪著自己和小朋友玩, 慢慢地也敢跟著大孩子們跑來跑去了,但一般還不會與...
星二代也要上早教班 九個月的孩子早教些啥?
【媽網特稿】不說不知道,陳小春的兒子Jasper、甄嬛娘娘的兒子等等、黃奕的女兒鐺鐺也有上早教班。為了不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摔跤,很多明星都讓孩子上早教班,更何況是普通老百姓呢?九個月的孩子早教些啥...
寶寶周歲了,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訓練寶寶的言語能力
,還可以控制音調主動發音,如寶寶能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能表達自己的願望,與成人進行簡單的語言對話,叫他能答應。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訓練寶寶的言語能力。
早教燒錢?其實,你可以在家這樣教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顯得更加珍貴。很多父母小時候由於經濟條件限制,沒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便想方設法要給孩子最好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很多早教機構的盛行,正是迎合了父...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家長
英國哲學家John Locke曾說:優良的品格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托這品格的正是良好的教養。一場教育,最考驗家長的不僅僅是孩子未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更是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他們如何自我抉擇, 又...
孩子的專注力是這樣被破壞的!這些蠢事99%的家庭正在做
前段時間,派媽去給幾個家長講了一節如何培養專注力的課,結果,那節課上,有位家長忍不住吐槽自己家孩子,在幼兒園裡就像有多動症,老師說他永遠不在座位上聽講,在家裡更是,玩一個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做什...
孩子3歲前別讓他做這些事,除了害娃沒啥好處
「3歲看80」這話確實是有一定根據的,3歲是孩子性格、心理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3歲以前的孩子,家長在日常行為、教育中,如果方法不當,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和心理...
0-6歲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需要培養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三歲看老」。雖然並不是非常有理有據,但是一個孩子幼年時期父母所給予的教導,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而0-6歲作為孩子們正式接受系統教育前...
寶寶幼兒(1歲——2歲)最全發育情況 媽爸要知道 營養美食
你的寶寶現在是不是已經可以自己搖搖晃晃地走幾步了,如果他(她)還不會走,別著急,也許明天,也許不久的某一天,寶寶就會突然自己一個人走出好遠,令你驚喜不已。現在的寶寶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所有能夠拿到...
10歲孩子竟說家長不配當自己父母,是孩子早熟還是父母不懂成長
記得筷子兄弟《父親》里有一句歌詞說:「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為人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給孩子我們的愛。近日,某社交網站上有用戶貼出了自己侄子關於父母的一段描述:孩子1...
育兒知識/孩子的同齡交往
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從他人那裡獲得信息,學習他人的經驗,與他人溝通和協調,合作完成工作。人無法離群索居,從出生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就在你的人生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知道,孩子一出生就...
怎樣看待孩子貪玩兒這件事?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做?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童年時代,玩耍是他獲得知識和發展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沒有哪個小朋友是不愛玩兒的。那麼玩耍對我們的孩子都有哪些好處呢?1、在玩耍中逐漸認識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增長了知識。...
千萬別忽視孩子這20個高智商表現!發給有孩子的父母們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通過研究認為,人的基本能力可分為八種類型。小樹為父母羅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種表現,千萬忽視這些表現!因為,它們正是孩子發揮潛在能力的體現...一起來往下...
孩子不願分享,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小氣」?
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不打招呼就拿走對方的東西。反之,他們卻不肯大方地交出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是不是孩子自私、小氣呢?
中國有句老話說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說3歲可以決定孩子一生? 孩子從生下來起到3歲之前,是個最為重要的時期。中國有句老話的前半句說「三歲看大」。孩子到3歲時,就已形成了長大之後一些基本性格的質素。0—3歲模式期教育就好比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