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許多家長和老師倍感沮喪,因為他們總覺得孩子的行為已不再像他們自己在「過去的美好時光」中那樣了。

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種責任感和上進心呢?

可能解釋有很多,比如家庭原因、電視泛濫、網路遊戲影響、父母陪護少等等。

可是這些因素在社會中是如此普遍,如果真是這些因素造成的話,我們應該絕望了——因為現代無法杜絕這些東西對孩子的影響啊。

然而事實不一定是這樣的。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1897-1972)很早就關注到社會的變革對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的影響,他認為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二是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

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

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挫折和失望。

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其實就是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把握生活中起伏——的機會。

因為忙於生計,或者不懂得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父母們常常大包大攬,令自己忙碌不堪卻不給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出貢獻來為家庭出力的機會,反過來還要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

當家長太嚴格和控制過多時,孩子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太驕縱時,孩子也培養不出責任感。

所以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有時候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

父母的困惑接踵而至:

-到底該嚴格管教還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吃飯、睡覺、寫作業怎麼就毫無預兆的演變成如此的困難局面?

-不停的「鼓勵」,為什麼孩子卻變得越來越不堅持、越容易放棄?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自信,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就一蹶不振?

-是什麼原因使得孩子真應了老話兒講的「在家一條龍、出門一條蟲」?

-也看了不少育兒的書,為什麼到自己家孩子身上就不那麼管用?

家長在日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普遍會發生以下情形:

1- 賄賂 74%: 「你要是考到全班第一,媽媽就給你換個手機。

2- 恐嚇 81%: 「你要是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管你了。

3- 懲罰 65%: 「你要是不認真學習,就不讓你出去玩了。

4- 喊叫 86%: 「你聽不聽話啊?!這孩子怎麼這樣啊!」

5- 推搡 43%: 「你走不走你?! 快走!」

對於為管教孩子而煩惱的家長來說,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為什麼不再像我們以前那樣聽話了。

其次是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呢?今天介紹《正面管教》給大家,希望裡面提到的方法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嚴厲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

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嚴厲型」的父母常常缺少和善,而「嬌縱型」的家長則缺少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大多數父母認為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這只是在發泄情緒。

比如孩子跟父母起衝突時,立刻解決通常意味著激化矛盾,然後以雙方大吵一架或者父母單方面責罵(有時候甚至是打罵)孩子收場,實則兩敗俱傷。

在處理問題前先冷靜下來,和善而彼此尊重才有可能雙贏地解決問題,不是嗎?

成年人習慣性的認為「堅定」就意味著懲罰、說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

而事實是這些懲罰、說教或者控制通常招致孩子的反叛或者消極抵抗。

如果孩子習慣了父母的說教和懲罰,他可能會經常說「我不知道」來應對父母。

事實上,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特別是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更應該取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單方面的說教或懲罰,那麼此時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法就可以發揮它的作用了。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通常使用控制、懲罰的手段戰勝了孩子,這只是「贏了」孩子,使孩子成為失敗者。

而失敗通常會導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順從,這兩種品格都非我們所願。

我們要的是「贏得」孩子,意味著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

當孩子覺得你理解他們觀點時,他們就會受到鼓勵,就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贏得孩子合作的四個步驟:

  1.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

  3.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 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上述四個基本步驟的根本,和善而堅定是家長應持有的態度。

下面擷取書中一個例子來闡釋:一天放學回家,小莉抱怨老師今天在全班同學面前吼她。

媽媽聽見後立刻以一種指責的口吻問道:「那你做了什麼?」小莉生氣的說:「我什麼也沒做!」媽媽說:「得了吧,老師才不會無緣無故沖你發火呢,你肯定做了什麼錯事。

」小莉怒氣沖沖說:「我就是沒做錯什麼!」

這時我們來看看「贏得孩子合作的四個步驟」怎麼發展的呢?一天放學回家,小莉抱怨老師今天在全班同學面前吼她。

媽媽聽說後不急於下結論,而是以一種友善的語氣說道:「我敢肯定老師當著其他同學的面吼你,你覺得非常丟臉。

」(第一步,表達理解。

)小莉抬起頭看著媽媽,媽媽接著說道:「我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數學,我下座位去撿掉了的橡皮,老師就吼了我,我感覺又丟臉又生氣。

」(第二步,表達出同情,但不是寬恕。

)小莉對這事感興趣了:「真的嗎?然後呢?」「我很生氣,因為我只是撿橡皮,我當然認為老師因為這點小事這樣做對我來說是不對的。

」(第三步,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小莉說:「就是,今天也只不過是因為我轉過去向同桌問一下老師剛才講的問題。

」媽媽:「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避免讓自己再這麼難堪?」(第四步,關注於解決問題。

)小莉:「好啦,我會認真聽講,不會再去問同桌了。

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針對困擾大家的眾多問題,作者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既淺顯易懂又透徹深刻,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指導家長們怎樣採取有效的應對方法。

本書從以下幾個部分來探索和指導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孩子:

第一部分、挑戰與期望管理:探索父母不曾「看見「的事實

第二部分、尊重與合作管理:構建發展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

第三部分、溝通和情緒管理: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情緒的「控制」

第四部分、信念與行為管理:理解行為背後的信念是改變的開始

第五部分、責任和執行管理:「放手」是孩子構建完整人格的必要條件

第六部分、信任和成長管理:蹲下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長

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於家庭於社會都是一種貢獻。

現實是,很多家長以「愛「名義剝奪了孩子對責任的學習機會,以無休止的說教替代了科學的學習,回頭再來責怪孩子沒有責任感、做事不堅持等等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不公平的。

對於孩子,理性表達愛才是合格的家長(當然不否認有些家長對孩子沒有愛),放縱是愛卻會讓孩子面對社會時手足無措,長期看是害了孩子。

對於規則的維護,可以心軟,但絕對不能手軟。

編者按:不管哪種教育方式,真正的核心都是理性與尊重,但這兩點絕非想到就能做到的,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可以注意到的一言一行做起,用正確的、正面的充滿愛的管教方式,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更美好更燦爛的明天吧!

《正面管教》作者簡介: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

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說、大學心理諮詢教師,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30多年來,《正面管教》已經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正面管教》的書籍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銷量超過200萬冊。

正面管教已成為美國主流家庭教育/教師培訓體系之一,它幫家庭/學校建立快樂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高情商的公民。


原創作者:教育君

參考文獻:《正面管教》

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要了解更多名校資訊嗎?想要知道最新教育輿情嗎?請關注我們

——「全學通」即將為您帶來更多詳盡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家長速看!怎麼能這麼教育孩子呢?真的太……

可愛又迷人,有理又有據,幽默風趣講道理,教育問題面面抓,就在跳跳說。當大人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時,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

萬千育兒辦法,這4點幫你核查是否有效

之前在正面管教的課堂上,老師有邀請我們做育兒的GPS導航,寫下您今天的育兒挑戰和希望明天孩子有的品質和技能,以及現在所用的管教方式。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自信、自律、有責任感等,但我們的管教方式卻是...

我說了一百遍,你怎麼還是不聽?

我說了一百遍了,你的玩具怎麼還是不收拾?看到這句話,是不是很多媽媽都非常的熟悉,是啊!很多時候,對於孩子的一些事情,我們一直都在嘮叨,但最後根本沒有什麼改變,孩子依然故我,我們仍就嘮叨,結果有可...

如何養育才不辜負生命的信任?

在有娃之前甚至娃出生之後,我都時常問這個問題。追隨社會主流,生個孩子才是個完整的女人……似乎這些理由根本無法說服我,甚至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個月這個問題愈加無解。家裡添了個小傢伙之後,家務翻倍,我...

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教育孩子?

在面對孩子時,父母與老師最常使用的控制方法是懲罰與獎勵。在這種方式下,大人們必須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予以懲罰;看到好行為時給予獎勵。那到底誰在承擔責任?顯然還是我們大人。那設想,當我們並不在身邊...

《正面管教》第3次分享

如果允許孩子在為家庭生活做有意義的事情時與父母並肩做事、邊干邊學,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出這些感知力和技能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過去的好時光」的孩子們有機會培養紮實的生活技能,卻沒有多少機會...